霜落菩提树,月孤诃子林。
老僧云既灭,栖云浮以沉。
戒律断荤酒,随缘不染心。
禅悦超文字,解悟或长吟。
一往问祖意,曹溪岁月深。
依依本师侧,寂寂匡庐岑。
玄言镌诗卷,诵法叶鸣琴。
远公莲社约,倡和仙城南。
踰耋形如鹤,卿相存所钦。
一旦粤会陷,四大从相侵。
阎浮劫灰尽,王园不可寻。
霜落菩提树,月孤诃子林。
老僧云既灭,栖云浮以沉。
戒律断荤酒,随缘不染心。
禅悦超文字,解悟或长吟。
一往问祖意,曹溪岁月深。
依依本师侧,寂寂匡庐岑。
玄言镌诗卷,诵法叶鸣琴。
远公莲社约,倡和仙城南。
踰耋形如鹤,卿相存所钦。
一旦粤会陷,四大从相侵。
阎浮劫灰尽,王园不可寻。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智海的生活与修行状态,充满了禅宗的意境与哲思。
首句“霜落菩提树,月孤诃子林”描绘了清冷的夜晚,菩提树上覆盖着霜,月光下显得格外孤寂,诃子林中也显得格外静谧。这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预示着僧人的生活状态。
“老僧云既灭,栖云浮以沉”进一步描述了僧人生活的宁静与超然。云雾消散,僧人仿佛在云中飘浮,又似在水中沉潜,象征着他的心灵达到了超越物质世界的境界。
“戒律断荤酒,随缘不染心”表明僧人严格遵守戒律,远离世俗的诱惑,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他遵循自然规律,随缘而行,不被外界事物所束缚。
“禅悦超文字,解悟或长吟”揭示了僧人通过禅修获得的内心喜悦,这种喜悦超越了语言文字的表达,只能通过内心的感悟来体会。他时而长吟,或许是在抒发对禅理的领悟。
“一往问祖意,曹溪岁月深”提到僧人追寻禅宗的根源,追溯到曹溪这一禅宗圣地,暗示了他对禅宗传统的深刻理解和传承。
“依依本师侧,寂寂匡庐岑”表达了僧人对师父的依恋以及对庐山(佛教圣地之一)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佛法的虔诚与追求。
“玄言镌诗卷,诵法叶鸣琴”描绘了僧人在诗卷上记录深奥的教义,在琴声中诵读佛法,展现了他将修行与艺术相结合的生活方式。
“远公莲社约,倡和仙城南”提到了东晋高僧慧远和尚的莲社,以及与仙城南的唱和,象征着僧人与历史上的高僧有着精神上的联系,共同追求佛法的真谛。
“踰耋形如鹤,卿相存所钦”形容僧人年事已高,但依然身形优雅,如同仙鹤,受到人们的尊敬与钦佩。
“一旦粤会陷,四大从相侵”暗示了僧人最终面对生死,四大(地、水、火、风)之力侵袭,预示着生命的终结。
“阎浮劫灰尽,王园不可寻”表达了对世间繁华终将消逝的感慨,暗示了僧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佛法真理的坚定信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智海生活与修行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修行方法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充满了超脱与智慧的气息。
帝业资寅亮,鸿钧翊太宁。
天开钓璜胄,家袭降崧灵。
复九萌阳管,生三瑞砌蓂。
毓贤兹表日,卫世遂传经。
览德重光旦,参机茂宰庭。
群生倚舟楫,万化入丹青。
坐纳藏山史,追论象服刑。
前筹罄中悃,吉栋石基扃。
国伫汾阳考,人祈卫武龄。
孤心知所向,帝座六符星。
城闉聊属眺,千古恨悠悠。
夏享空台毁,韩亡故社留。
庙祠旌颍凤,溪水识巢牛。
春色依林动,晨烟傍戍浮。
庌驺閒自集,田鹤叫相求。
町筱沿缘密,川葭靃靡柔。
栎墟迷郑鄙,騩路隔轩游。
感昔如吾辈,曾经几斛愁。
古人花谱名浮实,独有海棠真第一。
我家千树足奇花,晚得此花尤杰出。
每逢春色鼎来时,争逞新妆媚晴日。
浑如酒晕入香腮,宛似胭脂施玉质。
雨后妖娆倍有情,天然富贵曾无匹。
夜深烛下更端相,睡起还疑春思郁。
老来百事尽疏慵,颇喜与花时款密。
岂知牢落向江城,骤尔乖离心若失。
试从僻陋强搜寻,偶得一株天所乞。
纤枝虽瘦不禁春,亦有花光相照拂。
一时游子睹争先,共叹凡花难跂及。
愈令倦客忆故园,不觉泪沾衫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