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青城洞翁二首·其二》
《赠青城洞翁二首·其二》全文
宋 / 张继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人间久矣喜相倍,道术参同岂吝哉。

他日功成果轻举,为吾天上作梯媒。

(0)
注释
人间:世间,人间世。
久矣:已经很久了。
喜相倍:喜悦加倍。
道术:修道的方法或技艺。
参同:相互融合,相通。
岂吝哉:怎么会吝啬呢。
他日:将来某一天。
轻举:轻松地飞升。
为吾:为了我。
天上:天空,这里指仙境。
梯媒:梯子或媒介,比喻通往高处的途径。
翻译
人间长久以来都渴望着加倍的喜悦,修道的方法难道会吝啬不分享吗?
将来若能功成,就能轻易飞升,你将成为我通往天上的桥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继先所作,名为《赠青城洞翁二首·其二》。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融合了道家的修仙思想和儒家的道德理念,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追求精神境界的愿望。

“人间久矣喜相倍”一句,表达了诗人与青城洞翁之间深厚的情谊。这里的“相倍”,意指互相之间情谊加倍,显示出对友人的思念和珍惜之情。

“道术参同岂吝哉”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炼、学习和追求共同理想的态度。"参同"意味着参与到某种共同的事业或精神追求中去,而"岂吝哉"表达了一种慷慨大方,不吝啬自己的知识和智慧。

“他日功成果轻举”一句,预示了未来修炼有成时的自信与从容。这里的"他日"指的是未来的某个时候,而"功成果轻举"则是说当修炼成功之后,可以轻松地达到所追求的境界。

最后,“为吾天上作梯媒”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修炼,为自己和朋友之间建立一座通向精神高度的桥梁或阶梯。这里的“梯媒”,即是帮助人们攀登到更高境界的工具或媒介,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净化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友情和修炼理想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精神追求的渴望,以及他与朋友之间的情谊纽带。

作者介绍
张继先

张继先
朝代:宋   字:嘉闻   号:翛然子   籍贯:林灵素真   生辰:1092-1127

张继先(1092-1127),字嘉闻,又字道正,号翛然子,“翛然子”。 北宋末著名道士,正一天师道第三十代天师。元符三年(1100年)嗣教,宋徽宗赐号“虚靖先生”。靖康二年(1127年)羽化,年仅三十六岁,葬安徽天庆观。元武宗追封其为“虚靖玄通弘悟真君”。张继先终生未娶,无子,有《虚靖语录》七卷。张继先的思想影响了心学大师陆九渊。北宋末雷法大兴,天师派张继先天师、林灵素真人、王文卿真人、及南宗陈楠真人均为雷法有名的代表人物,
猜你喜欢

红楼梦十二曲·其四恨无常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0)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车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0)

白鸥

江鸥好羽毛,玉雪无尘垢。

灭没波浪间,生涯亦何有。

雄雌屡惊矫,机弋常纷纠。

顾我独无心,相随如得友。

飘然纷华地,此物乖隔久。

白发望东南,春江绿如酒。

(0)

不归

河间尚征伐,汝骨在空城。

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

数金怜俊迈,总角爱聪明。

而上三年土,春风草又生。

(0)

贺新居

圭峰高拥隋冈山,良金皂幕青回环。

储精孕秀无今古,英才累累生其间。

刘君固是沛中族,种德功高人似玉。

衣冠南渡远遗芳,振振子姓多如簇。

芝兰玉树森玲珑,渠渠华屋平冈东。

阑干十二青云外,书声袅袅摩苍穹。

满堂奇秀不易得,昂昂独步冈州北。

平平王道接商岩,礼是垣墉仁是宅。

窗前花草四时春,兴来宝马驰香轮。

飞鞚不知日月近,抬头步步凌青云。

恪典宪章初入仕,双凫来振王乔履。

大持政教佐琴堂,令闻便觉浃人耳。

士民鼓腹乐有年,讴歌载道喜得贤。

政闲却作归田计,柽椐启辟平冈前。

轮奂翚飞斗星落,铁石材梁功简朴。

诗书世业善源深,繁祉诞膺天所作。

嗟君伟誉何其盛,百里闾阎咸倾听。

此心恢恢造物游,俗返淳庞赖馀庆。

王前指日与赞谋,等閒画诺文席头。

致君尧舜有良术,坐看熙皞遍遐陬。

(0)

感遇十二首·其十二

闭门迹群化,凭林结所思。

啸叹此寒木,畴昔乃芳蕤。

朝阳凤安在,日暮蝉独悲。

浩思极中夜,深嗟欲待谁。

所怀诚已矣,既往不可追。

鼎食非吾事,云仙尝我期。

胡越方杳杳,车马何迟迟。

天壤一何异,幽嘿卧帘帷。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黄公辅 黄廷用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