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景文家藏乐天《身心问答三者》,戏书一绝其后》
《刘景文家藏乐天《身心问答三者》,戏书一绝其后》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六言诗  押[物]韵

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相物。

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

(0)
注释
渊明:指陶渊明,东晋诗人,以田园诗闻名。
形神:形体和精神。
自我:个人的自我认同。
乐天:白居易的字,唐朝诗人,以乐观豁达著称。
身心:身体和心灵。
相物:顺应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
而今:现在。
月下:月光下,可能暗指夜晚或宁静的环境。
三人:指陶渊明、白居易以及诗人自己。
他日:将来。
几佛:几个佛,这里可能比喻达到超脱世俗的境地。
翻译
陶渊明的精神和形态都与自我合一,
白居易则全身心地顺应万物。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巨匠苏轼(苏东坡)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情谊和对佛法的理解。全诗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通过“渊明”——指的是三国时期的隐士嵇康,以及“乐天”——即唐代诗人李白,与诗中的“我”构成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交流。

“渊明形神自我,乐天身心相物。”此句表达了对两位古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态度的赞美。嵇康以其高洁的品格和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成为后世隐逸之士的楷模;而李白则以其超脱尘俗、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得到了“身心相物”的自在境界。

“而今月下三人,他日当成几佛。”此句则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预言或者说是一种美好的愿景。在月光之下,与古人的精神交流,如同与他们共同达到了一种禅定的境界,未来或许能领悟到更深的佛理,乃至于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对友人、前贤的崇敬之情,也透露出他个人对于佛法和生命本质的思考。通过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诗人试图在精神上与古人沟通,以达到一种超脱世俗的自我实现。此诗语言简洁而深邃,充满了哲理和诗意,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豁达的人生观。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赠唐美承明府

列宿清光映翠华,人从海上泛孤槎。

辞来栗里篱边菊,看过河阳雪里花。

万里桥通题柱客,五紽丝咏采桑家。

自怜白发愁难变,欲问仙人勾漏砂。

(0)

林大合招饮鳌峰亭同邵梦弼王重甫作

汗漫相逢秋色深,兴来高阁共登临。

云开睥睨群峰出,日隐松杉独鸟吟。

流水尊前调绿绮,寒花篱畔散黄金。

婵娟一片城头月,相对狂歌思不禁。

(0)

赠杨素虚

谁为湘累费苦吟,楚人高谊比南金。

即今不尽忠魂泪,犹是当年请死心。

(0)

送友人下第归新安

文章何事误斯人,消尽黄金白发新。

马上不须频下泪,新安秋水待垂纶。

(0)

游仙曲·其二

何年彩凤下丹霄,一派清音入九韶。

自是封姨晴作籁,错疑秦女夜吹箫。

(0)

读余氏七贤传

七子高风足讨论,先朝并及紫阳门。

但看虹井云塘色,吾道东南一派存。

(0)
诗词分类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诗人
刘几 陈昌齐 惟俨 凌廷堪 任伯雨 西鄙人 虞姬 刘令娴 李夔 华允诚 曾公亮 胡深 徐俨夫 李元纮 石涛 高斌 刘安世 蒋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