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秦娥·其五》
《忆秦娥·其五》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词  词牌: 忆秦娥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遗老。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宫殿,冷烟衰草。

(0)
注释
梅谢了:指梅花凋落。
塞垣: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
鸿:即鸿雁,是一种候鸟。
秋风起时北雁南飞,春季则自南归北。
在诗词中常被当作信使。
凭伊:指凭借大雁问讯:问候;慰问。
大梁遗老:即中原父老、北宋遗民。
大梁,战国魏都,即北宋时都城汴京。
浙河:即浙江 。
炊烟:指烹制饭菜形成的烟气。
宣和宫殿:借指故国宫殿。
宣和,宋徽宗年号。
翻译
梅花凋谢了,北方边塞的冰雪已经融化,大雁也早早地向北飞去了。我要委托那北归的大雁,请它问候一下故都家乡的父老。
前线地区防务荒疏、边声悄寂,金人占领的淮河以北,人烟稀少。那曾经繁华奢靡的宣和宫殿,已经衰草遍地,尘烟缭绕。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忆秦娥(其五)》。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怀旧和反思的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往昔繁华与失落的感慨。

首句“梅谢了”以梅花谢去作为时间流逝的象征,既有季节更迭之意,也暗示着过去美好的时光不再。紧接着,“塞垣冻解鸿归早”则写出了春天到来,冰雪消融,大雁北归的景象,通过“早”字渲染出一种急迫和无常感。

“凭伊问讯,大梁遗老”中,“凭伊”是依靠、倾诉之意,“大梁遗老”则指的是古城洛阳(古时称为大梁)的老人。这里,作者通过对话的方式,向久经沧桑的老人询问往事,表达了对历史和传统的追寻。

“浙河西面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两句,则分别描绘出浙江一带寂静无声,以及淮河流域炊烟稀少的景象。这里的“悄”和“少”,不仅形容了自然环境的宁静,也映射出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淡漠。

最后,“宣和宫殿,冷烟衰草”一句,以宣和宫殿这一历史遗迹为背景,描绘出其上空飘浮的冷清烟雾以及周围衰败的野草。这里的“冷烟”、“衰草”,形象地展现了时间的摧毁力量与自然界的轮回。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逝去繁华、历史沧桑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反思。语言简洁而富有意象,每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寄答区太史用孺

玉署追趋星佩垂,看君綵笔冠当时。

校雠天禄然藜近,侍从甘泉听漏迟。

书去五年题墣满,梦随双阙望罘罳。

凭高缥缈风云气,白发青萍未可期。

(0)

题仇英山水二首·其一

千山流水入平溪,古木云深鸟乱啼。

马上行行何处去,人家犹在瀼东西。

(0)

南康蔡文卿见过

通家三楚客,荒径问吾庐。

世禅虎头学,才兼虿尾书。

莎江词更丽,度岭兴何如。

尺素他时及,青溪寄鲤鱼。

(0)

寄致政区温州

东嘉大郡解簪裾,七十衔恩赋遂初。

肄水凫鸥迎进艇,崧台麋鹿待悬车。

家辞句曲先生禄,山就龙门太史书。

三凤翩翩前上寿,丈人安坐乐何如。

(0)

方鸿胪邀同许太常张太学饮齐园

奉常典客雅称诗,才子东来不可期。

曲宴幸同漳水会,名园况似洛阳时。

席边月冷松犹茂,篱下霜彫菊未迟。

我亦自扶消渴后,十千平乐醉何辞。

(0)

送江明府应吾谪庐州幕三首·其三

雩娄西望橐皋出,渐远长安鬓易斑。

江上啼猿淮上雁,不知迁客几时还。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