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画七首·其七》
《题画七首·其七》全文
明 / 董其昌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青山白社梦归时,可但前身是画师。

记得西陵烟雨后,最堪图取大苏诗。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董其昌所作,名为《题画七首(其七)》。诗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青山白社”、“西陵烟雨”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

首句“青山白社梦归时”,以“青山”与“白社”构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又暗示了隐逸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梦归时”则赋予了画面以时间的维度,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回归与寻找的故事。

次句“可但前身是画师”,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艺术才能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对绘画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热爱。这一句不仅自谦地指出了自己可能在前世与绘画有着不解之缘,更体现了艺术家对于作品的深厚情感和独特视角。

第三句“记得西陵烟雨后”,将视线转向具体的场景——西陵烟雨,这里运用了典型的中国山水画中的“烟雨”元素,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增加了诗意的深度,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雨后山林间的清新与宁静。

最后一句“最堪图取大苏诗”,巧妙地将苏轼的诗句融入其中,既是对苏轼文学成就的致敬,也是对画作意境的一种升华。这里的“图取”不仅指绘制,更蕴含着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创作理念。通过引用苏轼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画作中蕴含的情感深度和文化内涵,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满,富有诗意。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画面细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董其昌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审美情趣。它不仅是一首对画作的赞美,更是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作者介绍
董其昌

董其昌
朝代:明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
猜你喜欢

观金子春烟波画船册子偶忆吴中旧游

江南此境最销魂,旧梦摩挲尚有痕。

双橹曳声回绿水,千镫浮影送黄昏。

秋风蘋叶寻诗路,细雨桃花卖酒村。

他日五湖容泛舸,鸱夷名姓待君论。

(0)

题蒋星华遗像·其一

一庭梧竹罥秋烟,满架图书手自编。

凭仗后人勤护惜,虹光不数米家船。

(0)

过匡衡故里作

大儒盛时栋,为儒衰世珍。

子政忠被谤,衡也坐秉钧。

小心事权要,大言论妃嫔。

可以弼天子,不敢忤幸臣。

千古此秘要,沽直登要津。

儒者学何事,大节宜轮囷。

哀哉匡张辈,所学岂不醇。

经术与文章,无补瓦裂身。

乃知患失念,六籍之荆榛。

《小雅》好正直,垂诫何谆谆。

说《诗》求解颐,知非鲠亮人。

(0)

过小岭·其一

此岭九十里,所历颇险恶。

两夫舁一兜,袅袅竹竿弱。

片篷圆幕天,尺板危垫脚。

所见高一头,有美自呈跃。

岭转初螺旋,崖断忽瓜削。

曲则蚁穿珠,窄作鼠入角。

陡则马蓦坡,藏则蛇赴壑。

进则鸟道争,退则蚓行却。

溪回路已穷,林转山又廓。

峰峦递显藏,隐现随起落。

肩舆升降间,一一归领略。

景色真难名,可喜又可愕。

(0)

题柳田郊居

结茅依近郭,高卧对南山。

竹院无人到,松亭有鹤还。

蓬蒿三径合,风雨一庐间。

案上新诗稿,重看每自删。

(0)

喜雨·其二

云兴何山头,雨归何涧底。

焉知造化功,但见郊原美。

蔼蔼黍稌兴,离离妇子喜。

既欢耕者情,亦完仕者理。

哀哉醉饱中,感召其有以。

得雨且悲欢,观稼宜终始。

往问力田翁,一雨宁足矣。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崔护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