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根一片压中流,曾是仙人玉斧修。
绝岸巧通平野去,细波长共远山浮。
苔纹想象空飞舄,树影参差壑驾舟。
借问碧阑容点笔,淩风我欲试清游。
云根一片压中流,曾是仙人玉斧修。
绝岸巧通平野去,细波长共远山浮。
苔纹想象空飞舄,树影参差壑驾舟。
借问碧阑容点笔,淩风我欲试清游。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董虞臣辰溪八景为赋其二(其一)石桥仙迹》描绘了一幅山水仙境的画面。首句“云根一片压中流”形象地写出石桥如云朵般坐落在溪流中央,仿佛是仙人的法力所造。"曾是仙人玉斧修"进一步强化了桥的神秘和历史感,暗示着它曾与仙人活动有关。
接下来的两句,“绝岸巧通平野去,细波长共远山浮”,描绘了石桥巧妙地连接两岸,与广阔的平原相连,而桥下的流水则悠然地映照着远方的山峦,展现出和谐宁静的自然景色。
“苔纹想象空飞舄,树影参差壑驾舟”通过想象和比喻,将石桥上的苔藓纹路比作仙人遗留的足迹,树影在山谷中斑驳摇曳,如同仙人驾驭小舟穿行,增添了神秘和浪漫的气息。
最后,诗人以“借问碧阑容点笔,凌风我欲试清游”收尾,表达了对这美景的向往和想要在此挥毫泼墨,享受清风拂面、山水相伴的闲逸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辰溪石桥仙境的赞美和向往。
金山寺裹山,焦山山裹寺。
风雨劝我归,也省两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