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茂公山房二章·其二》
《宿茂公山房二章·其二》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押[曷]韵

微风开幢幡,塔影见天末。

愿为塔顶珠,独明照苍阔。

平生苦海游,劳心似云活。

酿露犹未成,惊飙气先夺。

灵光忽耀空,使我两眉豁。

在手麈尾青,一埽万喧聒。

心领有秘传,上梵不资钵。

且斟沆瀣泉,先救十年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茂公山房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

首句“微风开幢幡,塔影见天末”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微风轻轻吹动着山房的帘幕,远处的佛塔在夜空中投下长长的影子,仿佛指向天边。这种景象既宁静又庄严,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接着,“愿为塔顶珠,独明照苍阔”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希望成为那座佛塔顶端的明珠,独自照亮广袤的世界。这不仅是对光明的向往,也是对自我超越和精神净化的追求。

“平生苦海游,劳心似云活”则反映了诗人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如同云朵般无根无依,心灵也因不断地追求与探索而感到疲惫。这里既有对过往生活的感慨,也有对当下心境的描述。

“酿露犹未成,惊飙气先夺”描绘了自然界中的一幕,露水还未形成,却已被狂风所摧毁。这不仅是在描述自然现象,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化莫测。

“灵光忽耀空,使我两眉豁”则是诗人面对这一幕时的内心反应。突然间,他感受到了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启示,使得他的眉头舒展开来,心灵得到了释放和解脱。

最后,“在手麈尾青,一埽万喧聒”中的“麈尾”是一种古代文人手持的扇子,象征着智慧与教化。诗人手中握着麈尾,仿佛能扫除一切烦恼与喧嚣,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心领有秘传,上梵不资钵”表明诗人内心深处有着独特的领悟和修行之道,不需要借助外在的法器(如钵)就能达到精神上的提升。

“且斟沆瀣泉,先救十年渴”则是诗人决定以清泉解渴,象征着他愿意以内心的平静和智慧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解决内心的干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宗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追求。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其三十

事事物物间,私皆在所涤。

一裘憾虽微,子路必勇克。

(0)

挽杨料院二首·其二

恩沐贤关渥,名登桂籍荣。

古田驰义勇,永福播仁声。

料院从优选,朝阶即坦行。

胡为成契阔,第尔哭铭旌。

(0)

无言上人求诗依黄簿韵

休说西来几许年,此身动静莫非禅。

须知天理流行妙,不待人言髣髴传。

运水搬柴存实则,著衣吃饭即当然。

若能默悟真消息,剖破诸空亿大千。

(0)

题盖竹庙六绝·其一

人心污物本来灵,动静那分晦与明。

昼接事为思有主,夜思无主梦因成。

(0)

和傅侍郎至临漳感旧十咏·其五和访古榕茅亭

老榕盘郁植根深,意到扶藜赏绿阴。

天理流行随寓足,何心故步与追寻。

(0)

和傅侍郎至临漳感旧十咏·其十和下山

台前一带绕漳溪,台下回环万象齐。

就拓宏模须大手,非为谄语病丁畦。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赵彦昭 郭苍 瞿式耜 李义府 萧悫 蔡确 长孙无忌 周济 阮逸女 谈迁 李密 汪之珩 李好古 子兰 蒲松龄 林古度 颜之推 张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