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龙门后,文章太史公。
蜚腾当景运,简注切渊衷。
载笔皇猷润,传经帝业崇。
芬华沾草木,名姓熟儿童。
琬琰镌磨遍,川源涤溉空。
为霖须海内,骑尾忽天东。
往事浮云改,遗书列屋充。
掀髯怀指授,擿埴叹颛蒙。
怅望仙衢远,追攀逸驾穷。
南山秋月夜,愁断白杨风。
理学龙门后,文章太史公。
蜚腾当景运,简注切渊衷。
载笔皇猷润,传经帝业崇。
芬华沾草木,名姓熟儿童。
琬琰镌磨遍,川源涤溉空。
为霖须海内,骑尾忽天东。
往事浮云改,遗书列屋充。
掀髯怀指授,擿埴叹颛蒙。
怅望仙衢远,追攀逸驾穷。
南山秋月夜,愁断白杨风。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篁墩先生挽诗》表达了对一位理学大家的深深敬仰与哀悼之情。首联“理学龙门后,文章太史公”以崇高的学术地位比喻先生,将他比作儒家理学的重要传承者和文学巨匠太史公司马迁。接着,“蜚腾当景运,简注切渊衷”赞美先生才华横溢,著作深得人心,他的学术见解深入且契合时代精神。
“载笔皇猷润,传经帝业崇”进一步强调先生对国家政策和教育的深远影响,他的著作如同润泽皇道的雨露,对帝业的弘扬功不可没。“芬华沾草木,名姓熟儿童”形象地描绘了先生名声之盛,连儿童都能熟记其名字。
“琬琰镌磨遍,川源涤溉空”运用玉石和水源的意象,形容先生学问如美玉般打磨,教化如同流水滋养万物。“为霖须海内,骑尾忽天东”寓意先生的学问如甘霖普降,而他的离世却让人心痛,仿佛天边的太阳突然消失。
“往事浮云改,遗书列屋充”感慨时光流逝,先生的遗著成为永恒的财富。“掀髯怀指授,擿埴叹颛蒙”回忆先生的教诲,感叹自己如同初学者般无知,未能充分领悟。
最后,“怅望仙衢远,追攀逸驾穷”表达诗人对先生的怀念,以及无法再追随其足迹的遗憾。“南山秋月夜,愁断白杨风”以凄凉的秋夜和白杨风,寄托了诗人深深的哀思,画面感强烈,情感深沉。整体上,这首挽诗充满了对先生的敬仰和对失去的惋惜。
人生苦远离,况复经岁年。
悠悠日复日,时事多变迁。
自从阿兄出,亲戚俱完全。
前年妹夫死,幼子旋弃捐。
嗣后祖翁姑,高年不复延。
未几二伯翁,复表《泷冈阡》。
我家伯父死,长兄自陇还。
二嫂忽遽逝,家书言惨然。
今年三伯母,又复归黄泉。
老父悲亲戚,小病长纠缠。
老母稍旷释,右臂病未痊。
归省此其时,高堂望已穿。
勿复滞归期,勉撑湘上船。
再拜北堂人,四女未寄笺。
为言人世事,修短自有天。
悲吊苦无益,且自宽食眠。
飞鸿傥有便,遗我书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