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名山擅地灵,雨徵峰下树青青。
九天日落疑星化,一夜龙归挟雾腥。
禅窟已镌新赐翰,法函惟启旧藏经。
道人犹恨居山浅,杖锡时时入杳冥。
何处名山擅地灵,雨徵峰下树青青。
九天日落疑星化,一夜龙归挟雾腥。
禅窟已镌新赐翰,法函惟启旧藏经。
道人犹恨居山浅,杖锡时时入杳冥。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戴良的《有怀淬用刚赋此以寄》描绘了一处神秘而幽深的山景。首句“何处名山擅地灵”,以问句开篇,引发读者对山中灵秀之气的好奇。接着,“雨徵峰下树青青”描绘了雨后山峰翠绿,生机盎然的画面,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
“九天日落疑星化,一夜龙归挟雾腥”两句运用奇特的想象,将日落和龙归的神话元素融入景色中,增添了神秘色彩。日落如星,龙归带雾,既写实又富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山中的超凡气象。
“禅窟已镌新赐翰,法函惟启旧藏经”两句转而触及宗教氛围,禅窟刻有皇上的御笔,法函中珍藏着古老的佛经,体现了山中的文化积淀和神圣感。
最后,“道人犹恨居山浅,杖锡时时入杳冥”表达了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怀念,道人虽常游历山中,但仍觉时光匆匆,意犹未尽,杖锡深入幽深之处,流露出对深邃禅理的追求和对友情的深深挂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融合神话、宗教与个人情感,展现出元末明初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
使君未出郡斋内,江上已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引,马前已被红旗阵。
两岸罗衣破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擢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雷声冲急波相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江上人呼霹雳声,竿头綵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
疮眉血首争不定,输岸一朋心似烧。
只将标示输赢赏,两岸十舟五来往。
须臾戏罢各东西,竞脱文身请书上。
吾今细观竞渡儿,何殊当路权相持。
不思得所各休去,会到摧舟折楫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