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罢金门夜已阑,行行使节向江干。
身离禁苑香初散,手捧天书墨未乾。
明月孤舟人并往,福星一路众争看。
东南民力君知否,好为苍生着意宽。
朝罢金门夜已阑,行行使节向江干。
身离禁苑香初散,手捧天书墨未乾。
明月孤舟人并往,福星一路众争看。
东南民力君知否,好为苍生着意宽。
这首明代诗人郭谏臣的《送辛黄二民部同年奉使江浙监兑》描绘了两位官员辛黄在完成朝会后,夜晚启程前往江浙地区执行任务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节展现了他们的忙碌与责任:金门朝会结束,夜色已深;他们带着使命,步履匆匆,行走在江边。身在远离宫禁的环境中,还能闻到残留的香气,手中紧握着刚写完的天子文书,墨迹未干,显示出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接下来,诗人以月光下的孤舟和沿途百姓围观的场景,烘托出两位官员的威望和所受瞩目。他们承载着国家的福祉,百姓们争相一睹其风采,表达了对他们的期待和敬仰。最后,诗人以关切的口吻询问,是否了解东南地区的民情民生,希望他们能体恤百姓疾苦,为百姓谋取更多的福祉,体现出对官员职责的深刻理解与期望。
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真挚,既描绘了使者出行的壮观场面,又寓含了对民生的关注,体现了明朝官员的责任担当。
玉腕笼寒,翠阑凭晓,莺调新簧。
暗水穿苔,游丝度柳,人静芳昼长。
云南归雁,楼西飞燕,去来惯认炎凉。
王孙远,青青草色,几回望断柔肠。
蔷薇旧约,尊前一笑,等闲孤负年光。
斗草庭空,抛梭架冷,帘外风絮香。
伤春情绪,惜花时候,日斜尚未成妆。
闻嬉笑,谁家女伴,又还采桑。
开尽荼,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
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
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
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
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
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
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春满芝田,正鹤飞空霭,龟引清涟。
祥云满谷缥缈,非雾非烟。
莺花燕柳,占年年、三月长安。
天气好,新声暖响,东风十二雕阑。
葱茜兽炉香袅,映金貂玉佩,绿鬓朱颜。
何妨买花载酒,日日湖边。
烟光万顷,凭清闲、才是神仙。
芳昼永,珠帘静卷,悠然相对南山。
残梦绕林塘。
诗添瘦、瘦不似东阳。
正流水荡红,暗通幽径,嫩篁翻翠,斜映回墙。
对握宝筝低度曲,销蜡靓新簧。
莺懒昼长,燕闲人倦,乍亲花簟,慵引壶觞。
帘栊深深地,歌尘静、芳草自碧空厢。
十二画桥,一堤烟树成行。
向杜鹃声里,绿杨庭院,共寻红豆,同结丁香。
春已无多,只愁风雨相妨。
阑干休去倚,长亭外、烟草带愁归。
正晓阴帘幕,绮罗清润,西风环佩,金玉参差。
深院悄,乱蝉嘶夏木,双燕别春泥。
满地残花,蝶圆凉梦,半亭落叶,蛩感秋悲。
兰屏余香在,销魂处、憔悴瘦不胜衣。
谁念凤楼当日,星约云期。
怅倦理鸾筝,朱弦空暗,强临鸳镜,锦带闲垂,别后两峰眉恨,千里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