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蓠生幽渚》
《江蓠生幽渚》全文
南北朝 / 沈约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泽兰被荒径,孤芳岂自通。

幸逢瑶池旷,得与金芝丛。

朝承紫台露,夕润绿池风。

既美修嫭女,复悦繁华童。

夙昔玉霜满,旦暮翠条空。

叶飘储胥右,芳歇露寒东。纪化尚盈昃,俗志信?隆。

财殚交易绝,华落爱难终。

所惜改欢眄,岂恨逐征蓬。

愿回昭阳景,持照长门宫。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jiāngshēngyōuzhǔ
nánběicháo / shěnyuē

lánbèihuāngjìng

fāngtōng

xìngféngyáochíkuàng

jīnzhīcóng

cháochéngtái

rùn绿chífēng

měixiū

yuèfánhuátóng

shuāngmǎn

dàncuìtiáokōng

piāochǔyòu

fāngxiēhándōng

huàshàngyíng

zhìxìntuílóng

cáidānjiāojué

huáluòàinánzhōng

suǒgǎihuānmiǎn

hènzhúzhēngpéng

yuànhuízhāoyángjǐng

chízhàochángméngōng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幽深静谧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脱俗世的精神追求。诗人通过对泽兰、瑶池、金芝等意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于高洁孤傲和超凡脱俗的向往。在诗中,泽兰被荒径所掩盖,它的美丽并非自我表现,而是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机遇才能展现。瑶池和金芝则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沟通和共鸣。

诗人通过“朝承紫台露,夕润绿池风”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其中“紫台”、“绿池”等意象具有仙境般的色彩。同时,“既美修嫭女,复悦繁华童”则表明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并非只停留在物质层面,而是有着深刻的情感体验。

“夙昔玉霜满,旦暮翠条空”两句,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世事无常的感慨。而“叶飘储胥右,芳歇露寒东”则是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其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在最后,“纪化尚盈昆,俗志信?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和道德的尊崇,以及对于世俗欲望的质疑。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理想的艺术境界。

作者介绍
沈约

沈约
朝代:南北朝   字:休文   籍贯: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   生辰:441~513年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宋、齐、梁朝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沈约是齐、梁文坛的领袖,学问渊博,精通音律,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以平、上、去、入四声相互调节的方法应用于诗文,避免八病,这为当时韵文的创作开辟了新境界。
猜你喜欢

留别米雍丘二首·其一

明釭通夜语,累块写胸中。

水癖推刘令,书名浼鲁公。

忌猜悲廪鼠,逐热贱云鸿。

不乏佳山水,东南著两翁。

(0)

和王文举别馆初夏

薰风酣绿树,午日思黄鹂。

的的罗窗梦,西邻可得知。

(0)

示龙王长老法赞

东峰峨龙头,西岭掉其尾。

蜿蜒藏爪鬣,云卧久未起。

谁凭象教力,挂腹千柱启。

重天飞铁凤,宝地按金指。

于今几百年,松柏合抱峙。

悄无车马尘,一径渺云水。

我来亦何事,蜡屐自游徙。

赞公好禅伯,道俗共欢喜。

浮云本无心,锡杖聊壁倚。

借问此山名,其实安所止。

答云苍岑顶,万觞涌清泚。

伊何司蓄泄,神物宜在此。

又言干戈际,流血几万里。

龙胡为自珍,岩洞深伏弭。

笑挹香松槽,漱盥白玉齿。

清风出长啸,月净天如洗。

(0)

满庭芳.辛丑春日作

华发苍头,年年更变,白雪轻犯双眉。

六旬过四,七十古来稀。

问柳寻花兴懒,拈筇杖、闲绕园池。

尊中有,青州从事,无意唤琼彝。

人生,何处乐,楼台院落,吹竹弹丝。

奈壮怀销铄,病费医治。

漫道琴弦绿绮,游鱼听、山水谁知。

盘洲怨,盟鸥闲阔,瘗鹤立新碑。

(0)

满庭芳·其三和叶宪韵

柳径花台,熙熙春动,游人珥堕簪遗。

枯藤到处,绿刺惹冠衣。

雪后园林更好,琼作佩、香满横枝。

巡檐久,留连一笑,不管午阴移。

盘洲,今雅集,皇华飞盖,挥麈迟迟。

觉龟鱼增价,草木生辉。

梁上不教尘落,谈文字、酒散星稀。

明年好,玉津随驾,回首记襟期。

(0)

新月

天面如人面,昏昏镇是愁。

晚来云色解,新月放眉头。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王昭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