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
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
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
儒服从戎去,须知胜事全。
使君开幕日,天子偃戈年。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
新诗随过客,旋满洛阳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告别家园赴任的场景,充满了对未来征战胜利和国家太平的美好愿望。其中,“儒服从戎去”表明诗中人物由文转武,以军事身份离别;“须知胜事全”则是对其未来的战争生涯寄予期许,希望他能够凯旋而归,取得完全的胜利。“使君开幕日”指的是官员启程之日,同时也是国家展开新篇章之时;“天子偃戈年”则表达了对和平年代的向往,希望战争早日结束,国家能够享受太平。
“风雨依嵩岭”、“桑麻接楚田”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象,通过风雨依附在高耸的山岭,以及连绵不绝的桑麻与广阔的田野相连,表现出一种深远且悠长的情感和景致,这些都是送别时常见的情景,但这里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新诗随过客”表明这位官员离去后,留下的不仅是人们的目光,还有他所创作的新诗;“旋满洛阳传”则意味着这些诗歌很快就在洛阳城中流传开来,显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自信以及作品的影响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送别的情境,展现了作者对于英雄征战和国家安宁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表现了对文学艺术的重视和期待。
洪河岂不壮,馀润弥九里。
海内所咏歌,在德不在水。
德人经行地,可敬及蒲苇。
况有水如此,浪去剧雪委。
念昔涉涛江,怒鼍如山峙。
天风怖杀人,舟定舷有泚。
惕然三夜梦,沙砾下飞矢。
至今逢沟壑,敢照不敢洗。
忽诵涉汝诗,五字拟苏李。
快言击汰事,想见鱼掉尾。
十年疑此乐,始误斗柄指。
便当策我足,岁月忽转徙。
未办志和舟,且洗子荆耳。
月轮隐东峰,奇彩在南岭。
北崖草木多,苍茫映光景。
玉盘忽微露,银浪泻千顷。
岩谷散陆离,万象杂形影。
不辞三更露,冒此白发顶。
老筇无前游,危处有新警。
涧光如翻鹤,变态发遥境。
回首房州城,山中夜何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