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近良玉,鹤裘吹素丝。
坏陵殷浩谪,春墅谢安棋。
京口贵公子,襄阳诸女儿。
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
麈尾近良玉,鹤裘吹素丝。
坏陵殷浩谪,春墅谢安棋。
京口贵公子,襄阳诸女儿。
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作品,属于挽歌词的一种。挽歌是一种表达哀悼之情的诗歌,通常用于纪念逝者。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意象,以抒发对故人的怀念之情。
"麈尾近良玉,鹤裘吹素丝。" 这两句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的仙境氛围,"麈尾"指的是鹿尾笔,这里比喻为优美的文辞;"良玉"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品质;"鹤裘"则是古人对高洁之士的赞誉;"素丝"形容诗人的心境或文字如同细腻柔和的丝线。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崇高评价与怀念。
"坏陵殷浩谪,春墅谢安棋。" 这里的"坏陵"可能指的是荒废的墓地,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消亡;"殷浩谪"则是形容历史的悠久和深远;"春墅"描绘了一个静谧的春日景象;"谢安棋"则是古代文人谢安的一种棋艺,引申为高雅闲适的生活状态。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种对逝者生平的回忆和怀念。
"京口贵公子,襄阳诸女儿。" 这里所提及的可能是特定的历史人物或地点,用以表达诗人对于过去美好事物的追思。
"折花兼踏月,多唱柳郎词。" "折花"和"踏月"都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代表着游子对美景的留恋和对逝者的追忆;"柳郎"可能是指代某种特定的诗歌或音乐,这里的"多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类歌词的喜爱,以及通过这些歌词来表达自己哀悼之情。
总体而言,温庭筠在这首挽歌中采用了一系列典雅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手法,以抒发对逝者的深切怀念。诗中的每一个景象和意象都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个既美丽又哀伤的画面,使人读之不禁感慨系之。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