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日往山中独寻幽意迫暮乃还马背有述》
《日往山中独寻幽意迫暮乃还马背有述》全文
明 / 郭之奇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锡]韵

出门但许前山觌,冬山冬树何历历。

绿霭犹凭炎土飞,霜英每向朝林涤。

峰峦相澹入凄深,物象分幽自窈寂。

寥寥人外坐寒空,一抹孤光来四壁。

耳目之前置壑丘,襟怀几受烟霞沥。

人日依山人有邻,山日依人山岂逖。

山近山遥云在中,看云有泪为谁滴。

黄昏独畏鸟啼声,薄暮愁闻牛背笛。

举目斜阳西岫趯,当头新月疑堪摘。

月在人间那可同,归掩柴扉从梦觅。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独自漫步山中的独特体验与感受。首句“出门但许前山觌”,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与探索之心。接下来的“冬山冬树何历历”一句,通过描绘冬日山林的清晰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观察。

“绿霭犹凭炎土飞,霜英每向朝林涤”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夏日的绿意与冬日的霜花巧妙结合,展现出四季更替之美。随后,“峰峦相澹入凄深,物象分幽自窈寂”则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静谧与深远,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寥寥人外坐寒空,一抹孤光来四壁”描绘了诗人独自一人面对广阔天地的孤独与宁静,而“耳目之前置壑丘,襟怀几受烟霞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感悟与心灵的洗涤。

“人日依山人有邻,山日依人山岂逖”这两句以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强调了彼此之间的紧密联系。接着,“山近山遥云在中,看云有泪为谁滴”则通过云的变化,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黄昏独畏鸟啼声,薄暮愁闻牛背笛”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寂静与忧愁,而“举目斜阳西岫趯,当头新月疑堪摘”则以斜阳与新月的交替,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希望的降临。最后一句“月在人间那可同,归掩柴扉从梦觅”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永恒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哲学意味。

作者介绍
郭之奇

郭之奇
朝代:明   字:仲常   号:菽子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生辰:1607年-1662年

郭之奇(1607年-1662年),字仲常,号菽子,又号正夫、玉溪。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人。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猜你喜欢

对陈乔生夜话·其二

坐到无聊处,长叹忆往时。

忘言同执卷,欣赏复新诗。

世乱销风雅,情深结梦痴。

幸馀今夜月,还与话心期。

(0)

同徐圣甫夜投三桂村

欲休路不尽,暝色掩前川。

已怯风波渡,愁当阴雨天。

操舟怜共济,投馆恋同眠。

不寐听林木,空堂欲悄然。

(0)

寿来机师太六十初度·其二

高悬慧日照须弥,六十还将六十期。

三界总来无变相,何人识得末山机。

(0)

寿刘焕之·其十

昆崙碧树自青葱,神雀高飞不着踪。

夜半天南吹玉笛,无人侧耳过洪濛。

(0)

黄端四大士祝词·其六

慈心密行见津梁,碧海如杯湿大荒。

万顷邓林春色好,岂知庭树已成行。

(0)

黄端四大士祝词·其五

横阔乾坤镜象中,齐听众窍奏天风。

只今帷幄深深处,一着真回造化工。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贾景德 司马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