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塔题名墨尚鲜,九州四海此同年。
故人直上青云路,凡俗那能白骨仙。
不善巧图真个拙,祇因方处久些圆。
万钟不博箪瓢乐,有命何如有性焉。
雁塔题名墨尚鲜,九州四海此同年。
故人直上青云路,凡俗那能白骨仙。
不善巧图真个拙,祇因方处久些圆。
万钟不博箪瓢乐,有命何如有性焉。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王义山所作,名为《挽云屋徐侍郎(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朋友直上青云、成就非凡境界的羡慕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自己不善于世俗往来、不愿随波逐流的个性。
"雁塔题名墨尚鲜,九州四海此同年。" 这两句描绘出朋友在高处题字的情景,墨迹还未干,象征着朋友的功名与地位已经遍布天下,是在同一年里实现的。这不仅展示了朋友的才华和成就,也反映出作者对这份成就的敬仰。
"故人直上青云路,凡俗那能白骨仙。"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朋友能够一往无前、直达高处的景况的赞叹,同时也透露出自己与凡尘隔绝、追求超脱世俗的心境。
"不善巧图真个拙,祇因方处久些圆。" 这两句展示了作者自己的性格和处世态度,不擅长于人际交往中的巧言令色,而是更倾向于保持真实的自我,因为在某一处境久留,便显得更加圆融。
"万钟不博箪瓢乐,有命何如有性焉。"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心世界的满足和对命运的顺从,虽然没有追求外在的富贵,但自己的心灵世界是充实而快乐的。这也反映出作者对于生活态度的洞察和选择。
整首诗通过比较自己与朋友的不同境遇,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自我认同和对朋友的敬佩,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