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崙碧树自青葱,神雀高飞不着踪。
夜半天南吹玉笛,无人侧耳过洪濛。
昆崙碧树自青葱,神雀高飞不着踪。
夜半天南吹玉笛,无人侧耳过洪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幽静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超然之美。
首句“昆仑碧树自青葱”,以“昆仑”这一神话中的圣山为背景,碧绿的树木在山中自成一片葱郁的世界,既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又隐含了超凡脱俗的意境。这里的“自青葱”不仅描绘了树木的颜色,更暗示了它们独立于尘世之外的生命力和纯净。
次句“神雀高飞不着踪”,将视角转向天空,神鸟在高空自由翱翔,不留任何痕迹。这不仅表现了神鸟的灵性与自由,也象征着某种超越世俗束缚的精神追求。同时,“不着踪”也寓意着世间万物的瞬息万变与不可捉摸。
第三句“夜半天南吹玉笛”,将画面拉回夜晚,诗人想象着在天南地北吹响的玉笛声,这笛声穿越时空,悠扬而神秘。笛声的出现,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氛围。
最后一句“无人侧耳过洪濛”,意味着在这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即便有如此美妙的声音,也无人能真正倾听和理解。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感叹,也是对人类心灵深处渴望与现实之间距离的深刻反思。洪濛,此处借指宇宙或远古,强调了声音的遥远与深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心灵之间的微妙联系,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乍似上青冥,初疑蹑菡萏。
自无飞仙骨,欲度何由敢。
寒池月下明,新月池边曲。
若不妒清妍,却成相映烛。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已分将身著地飞,那羞践踏损光晖。
无端又被春风误,吹落西家不得归。
唤起窗全曙,催归日未西。
无心花里鸟,更与尽情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