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拒秋霜,任重台独瓣,红衣都染。
乍得露华,新幢更添娇艳。
凌晨已作酡颜,醉滴滴、天浆未厌。堪念。
念芙蓉制裳,湘累得占。朵朵暮还敛。
待明朝酲解,把薄胭脂点。恨水浅。
照不彻、镜云微掩。何人见尔关情。
折数朵、寄来相赚。那敢。怕鸳鸯、露栖蒹菼。
莫拒秋霜,任重台独瓣,红衣都染。
乍得露华,新幢更添娇艳。
凌晨已作酡颜,醉滴滴、天浆未厌。堪念。
念芙蓉制裳,湘累得占。朵朵暮还敛。
待明朝酲解,把薄胭脂点。恨水浅。
照不彻、镜云微掩。何人见尔关情。
折数朵、寄来相赚。那敢。怕鸳鸯、露栖蒹菼。
这首《惜秋华·木芙蓉》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屈大均所作。此词以木芙蓉为题,细腻描绘了秋日里木芙蓉的美丽与哀愁。
词中开篇“莫拒秋霜”,以秋霜象征时间的无情,暗示木芙蓉虽美却难以抗拒岁月的流逝。“任重台独瓣,红衣都染”描绘了木芙蓉在秋风中独立盛开的景象,花瓣上染着红色,鲜艳夺目。接着,“乍得露华,新幢更添娇艳”进一步渲染了木芙蓉在晨露的滋润下更加娇艳欲滴的美丽。
“凌晨已作酡颜,醉滴滴、天浆未厌”则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木芙蓉比作喝醉了天浆的美人,脸颊泛红,醉态可掬。这种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木芙蓉的美丽,也赋予了它一种独特的生命气息。
“堪念。念芙蓉制裳,湘累得占”表达了对木芙蓉的怜悯之情,仿佛它在为湘累(古代传说中的溺水者)制作衣裳,暗示了木芙蓉的哀伤和牺牲精神。接下来,“朵朵暮还敛。待明朝酲解,把薄胭脂点”描绘了木芙蓉在夜晚收敛花瓣,等待第二天醒来后重新绽放的情景,体现了其坚韧的生命力。
“恨水浅。照不彻、镜云微掩”则表达了对木芙蓉生长环境的忧虑,暗示了它可能面临的困境。最后,“何人见尔关情。折数朵、寄来相赚。那敢。怕鸳鸯、露栖蒹菼”表达了对木芙蓉的深情关注,希望有人能理解并珍惜它的美丽,同时也流露出了一丝担心,害怕它在露水和芦苇中孤独度过。
整首词通过对木芙蓉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绿幛缝愁,红泥埋恨,尽是东风花草,晴翻麦雉,雨闹桑鸠,谁记画楼莺晓。
当日株移永丰,三楚腰肢,入宫纤小。
到如今,香雪飘零何处,玉骢稀少。
看不上、明月无情,凤箫金管,冷觑黄昏新恼。
胭脂井畔,燕子楼头,一片粉灰珠扫,青帝抛人几时,潘鬓沈围,年年空老。
尚痴心,春在平芜,央取乱峰遮绕。
远嶂云千叠。望层峦、空烟半卷,似明还灭。
上有清泉飞一道,最可解人炎热。
石锁处、溪流如咽。
下有衫松迷小径,挂潺湲、树顶悬晴雪。
鸿濛后,气犹结。谁人识得逃名决。
向深山、结茅种竹,人踪具绝。
恶木丛中行惯,不怕门前虎穴。闲处听、杜鹃啼血。
若向画图呼欲出,想斯人、肌骨真清彻。
长往者,是豪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