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多道路,天上亦风波。
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
祠祷怜儿女,纷纷奈巧何。
人间多道路,天上亦风波。
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
祠祷怜儿女,纷纷奈巧何。
这首《乞巧》诗,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描绘了民间七夕节乞巧的风俗与深沉的哲思。
首句“人间多道路,天上亦风波”,以人间与天上的对比,暗示人生的复杂与变幻莫测,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都充满了曲折与波折。接着,“卧看双星转,闻当七夕过”描绘了七夕之夜,人们仰望星空,尤其是那两颗明亮的牛郎织女星,似乎在诉说着古老的爱情传说,时间悄然流逝,仿佛听见七夕节即将来临的声音。
“神犹甘处野,智不及踰河”则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神灵尚且愿意栖身于荒野,不求超越世俗的束缚,而人的智慧却往往难以跨越心中的河流,即难以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这句诗蕴含着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祠祷怜儿女,纷纷奈巧何”表达了人们对子女未来的深深关切与无奈。在七夕这个象征爱情与希望的节日里,人们通过祭祀祈祷,寄托对儿女美好未来的期望,但面对生活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这种愿望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力。整首诗在赞美传统节日的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