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况萧条旅思初,南来归信日应疏。
匆匆口语传难尽,不寄平安一纸书。
官况萧条旅思初,南来归信日应疏。
匆匆口语传难尽,不寄平安一纸书。
这首诗《金陵人归无书》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一位身处异乡、官场萧条、思绪万千的旅人,对远方的归家之信充满了期待与渴望。诗人的内心情感通过简练的语言得以细腻展现。
首句“官况萧条旅思初”,点明了诗人的处境和心境。官场的冷清与个人的孤独交织在一起,初到异乡的旅人面对着未知与寂寞,内心充满了彷徨与忧虑。这种萧条的官况不仅反映了外在环境的冷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失落。
次句“南来归信日应疏”,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期待与失望。随着季节的更迭,从南方寄来的家书日渐稀少,这不仅是物理距离的遥远,更是情感上的一种疏离。归信的减少让诗人更加渴望与家人团聚,同时也增加了等待的痛苦。
第三句“匆匆口语传难尽”,描绘了诗人与他人交流时的无奈。虽然有人试图传达消息,但言语总是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复杂情感。这既是对现实沟通局限性的感慨,也是对无法直接传递思念之情的遗憾。
最后一句“不寄平安一纸书”则表达了诗人的深深忧虑。在这样的环境下,连一封简单的平安信都无法寄出,预示着更大的困难与挑战。这不仅是对自身处境的担忧,也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安感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以及对亲情的深切渴望。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样的主题和情感共鸣于无数游子心中,成为了一种普遍而深刻的文化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