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倦坡前束担,薪枝兼有青红。
王质是侬乡老,烂柯只在山中。
斧倦坡前束担,薪枝兼有青红。
王质是侬乡老,烂柯只在山中。
这首诗描绘了樵夫在山间劳作的场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斧倦坡前束担”,生动地展现了樵夫在山坡上劳作的情景,斧头因长时间使用而感到疲惫,他将斧头束于肩上,准备休息或寻找新的伐木地点。这句诗通过“斧倦”二字,既表现了劳动的艰辛,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
次句“薪枝兼有青红”,进一步描述了樵夫所砍伐的木材状态,既有未完全成熟的青色枝条,也有已经成熟的红色木料。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多样性,也暗示了樵夫劳作的成果丰富多样,既有近期可使用的材料,也有长期储存的优质木材。
第三句“王质是侬乡老”,借用典故,将樵夫比作古代传说中的王质,王质在山中偶遇仙人,得到一局棋后发现时间已过千年。这里的“乡老”既指年长的樵夫,也暗喻其在山林间的隐逸生活,仿佛远离尘世的喧嚣,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后一句“烂柯只在山中”,引用“烂柯”之典,进一步深化了对樵夫生活的描述。烂柯,即斧柄朽烂,比喻时间的流逝。这句话意味着樵夫的生活简单而宁静,如同山中岁月静好,不为外界所动。同时,它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劳作图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
结庐傍青山,绳枢瓮为牖。
生涯陌上桑,行径门前柳。
独行愧踽踽,顾盼无与偶。
策杖求友生,陶潜去我久。
岂伊逃醉乡,翻念鲁中叟。
寂寞柴桑间,寄意千载后。
庐山旧游路,往迹今已朽。
古今谅同辙,怅望一搔首。
唧唧复唧唧,人定夜阑,山南斗北。
侧足窘步,来相促逼。
中野露零振羽翼,迁客苦心听不得。
唧唧复何语,上诉高高者天,下顾蚩蚩何许。
斗酒阑干,惟予与汝,白眼临风告无所。
诗成大叫谪仙闻杯来,但唤刘伶举重行行君且止。
夕阳昨照西山紫,老龙不惊云徙徙。
枯蝉夜啸空山里,我欲闻之君塞耳。
晚浩歌,朝强食,抚山川,动颜色。
张须秃发两无言,风雨秋郊露胸臆。
唧唧复唧唧,我愿与君适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