蹑步上升真,长揖紫霞客。
兹山多灵异,想像银台辟。
瑶草吐金光,慧泉注丹液。
仙翁挟茅龙,弃世如遗迹。
回首谢所亲,尚留赤玉舄。
我欲往从之,茫茫水云白。
误与轩冕期,学道恐无益。
蹑步上升真,长揖紫霞客。
兹山多灵异,想像银台辟。
瑶草吐金光,慧泉注丹液。
仙翁挟茅龙,弃世如遗迹。
回首谢所亲,尚留赤玉舄。
我欲往从之,茫茫水云白。
误与轩冕期,学道恐无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对仙山的向往与探索,充满了浓厚的道教色彩和超脱世俗的情怀。
首句“蹑步上升真”,以“蹑步”形容行进的轻盈与虔诚,暗示了诗人追求精神境界的旅程。“长揖紫霞客”,诗人向仙人致意,展现了一种与世隔绝、超凡脱俗的生活态度。“兹山多灵异,想像银台辟”,诗人想象着这座山的神秘与非凡,银台的开辟象征着通往仙境的大门。“瑶草吐金光,慧泉注丹液”,瑶草金光闪烁,慧泉流出丹液,这些景象充满了神奇与祥瑞,预示着仙山的不凡之处。“仙翁挟茅龙,弃世如遗迹”,仙翁手持茅龙杖,仿佛放弃了尘世的一切,隐居于仙境之中。“回首谢所亲,尚留赤玉舄”,诗人回望尘世,向亲人告别,但仙山留下的赤玉舄(一种传说中的仙履)却成为了与尘世联系的最后痕迹。“我欲往从之,茫茫水云白”,诗人表达了想要追随仙翁,踏入仙山的强烈愿望,但面对茫茫水云,似乎前路漫漫,充满未知。“误与轩冕期,学道恐无益”,诗人反思自己曾经对官场的期许,如今看来,或许追求道学才是更有意义的道路。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追求过程中对自我认知的深刻反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精神世界探索的独特视角。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