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到西江势却回,倚山楼殿更高台。
天容水色望中见,帆影车尘空际来。
桑柘棋分千里迥,波涛壁立两峰开。
登临拟问兴亡事,白塔亭亭锁翠苔。
山到西江势却回,倚山楼殿更高台。
天容水色望中见,帆影车尘空际来。
桑柘棋分千里迥,波涛壁立两峰开。
登临拟问兴亡事,白塔亭亭锁翠苔。
这首诗描绘的是凌歊台的壮丽景色和历史沉思。首句“山到西江势却回”,展现了山势在临近西江时突然转折的景象,富有动态感。次句“倚山楼殿更高台”则强调了凌歊台的高耸位置,显示出其雄伟壮观。
“天容水色望中见”写出了登高远眺时,天空与水面的广阔无垠,色彩交融,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帆影车尘空际来”进一步描绘了视野中的活动,船只的帆影和尘土飞扬的车马,增添了生动的动态画面。
“桑柘棋分千里迥”运用比喻,将桑柘树排列得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展现出大地的辽阔和规划的整齐。而“波涛壁立两峰开”则以壁立的山峰和汹涌的波涛形成对比,凸显出自然的壮丽和险峻。
最后两句“登临拟问兴亡事,白塔亭亭锁翠苔”,诗人站在台上,不禁引发对历史兴衰的思考,而那静默矗立的白塔,则像是被岁月封存的记忆,覆盖着青苔,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既赞美了凌歊台的自然风光,又寓含了历史的深沉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