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石不解酒,偏饶饮者意。
若无清音夜,输却一旬春。
兹石不解酒,偏饶饮者意。
若无清音夜,输却一旬春。
这首诗以“咏玉溪园八景(其二)醉石”为题,由明代诗人李孙宸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块不理解酒的石头,却特别受到饮酒者的喜爱。它似乎在夜晚倾听清雅的音乐,因此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它仿佛赢得了春天的韵味。通过这幅画面,诗人巧妙地将自然与人的生活情感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审美情趣。
“兹石不解酒,偏饶饮者意。” 开篇即以“不解酒”的石头反衬出饮酒者的独特情致,石头虽不懂得酒的滋味,却能感受到饮酒者内心的愉悦和满足,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充满了趣味性和哲理性。
“若无清音夜,输却一旬春。” 后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在没有清雅音乐的夜晚,这块石头仿佛失去了春天的魅力,暗示了音乐与自然、情感之间的紧密联系。音乐不仅能够增添生活的乐趣,还能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从而丰富了生命的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生活艺术化追求的赞美。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也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情趣和精神境界的高雅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