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来趁得未晨光,清露晞风带月凉。
长叶剪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
稀疏略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
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
折来趁得未晨光,清露晞风带月凉。
长叶剪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
稀疏略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
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雅脱俗的山中生活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简约生活的向往和对物欲淡薄的态度。
“折来趁得未晨光,清露晞风带月凉。” 这两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清新的早晨场景,诗人似乎是在一个微暗中稍纵即逝的晨光中采撷着某种花草,而这清新的空气中带有露水和微风,伴随着夜未褪去的凉意。
“长叶剪刀廉不割,小花茉莉淡无香。” 这里诗人描写了一种特殊的情感态度,即使是美丽的事物也不愿过分地触碰,更不想以任何方式加以破坏。小花茉莉虽然不显山水,却自有其淡雅之致。
“稀疏略糁瑶台雪,升降常涵翠管浆。” 这两句诗中,稀疏的花瓣如同轻盈的雪花覆盖在瑶台上,而诗人心中的情感也像那升起又降落的清泉,时刻保持着一种宁静与和谐。
“恰恨山中穷到骨,茨菰也遣入诗囊。”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物质贫乏的无奈,但即便是在这种状况下,也不愿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记录和欣赏,将它们珍藏在自己的“诗囊”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示了一种超脱世俗、崇尚自然本真情感的生活态度。
南园有凉气,移席散馀情。
新月隐修竹,清风开小亭。
水骨静香汗,霜纨扑乱萤。
忽然微雨至,爽籁拂檐楹。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
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
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
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
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
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
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