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天子海恩深,再使迷徒识佛心。
半死白莲初降雨,欲成荒地又铺金。
僧开石室经犹在,虎印溪泉迹未沉。
谁谓五湖书剑客,此生重得见东林。
大中天子海恩深,再使迷徒识佛心。
半死白莲初降雨,欲成荒地又铺金。
僧开石室经犹在,虎印溪泉迹未沉。
谁谓五湖书剑客,此生重得见东林。
这首诗描绘了对东林寺的景仰与赞美之情。首句“大中天子海恩深”,以“大中”二字点明时间背景,暗示唐朝中期的政治稳定与繁荣,同时“海恩深”三字则表达了对当时皇帝德政的颂扬。接下来,“再使迷徒识佛心”一句,既是对皇帝施政效果的肯定,也暗含了佛法普渡众生、引领迷途的意义。
“半死白莲初降雨,欲成荒地又铺金。”这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白莲象征着纯洁与新生,雨的降临预示着生机的复苏;而“欲成荒地又铺金”则以金喻财富或繁荣,形象地展现了从衰败到繁荣的转变,同时也寓意佛法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
“僧开石室经犹在,虎印溪泉迹未沉。”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东林寺的历史与文化积淀。石室中的经文见证了时间的流逝,但依然保存完好,显示了佛法的永恒与传承;而“虎印溪泉迹未沉”则通过自然界的痕迹,暗示了东林寺与周围环境和谐共存,历史的印记虽久远却依然鲜活。
最后,“谁谓五湖书剑客,此生重得见东林。”这一句将诗人自比为游历四方、怀揣书剑的旅人,表达了对东林寺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在生命中再次遇见这样神圣之地的喜悦与感慨。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对东林寺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历史与宗教精神的深刻感悟。
谁种相思子。百年来、沧桑满眼,树犹如此。
叹息王孙今憔悴,文采风流尽矣。
恋一霎、浓香绣被。
素手撷来鹦鹉粒,奈蘼芜、晼晚残阳里。
温柔梦,鸳湖水。彦回可惜身迟死。
念生平、掞天摛藻,谁成信史。
铜辇秋衾随浩劫,无复当时朝士。
说天宝、开元遗事。
认取流丹花藏处,问故家、乔木今馀几。
虞渊簿,上林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