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瑟赋悲哉,西山爽气开。
白云海色断,落日秋阴来。
砧高长乐苑,雁下华阳台。
如何此时望,客思转难裁。
萧瑟赋悲哉,西山爽气开。
白云海色断,落日秋阴来。
砧高长乐苑,雁下华阳台。
如何此时望,客思转难裁。
这首诗名为《登省中楼》,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登楼远眺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思绪。
首句“萧瑟赋悲哉”以悲凉的氛围开篇,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下来,“西山爽气开”一转,描绘了西山清新的景象,形成对比,暗示着诗人情感的起伏。接着,“白云海色断,落日秋阴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云与海的界限被夕阳的余晖所打破,秋日的阴霾逐渐笼罩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凄凉的意境。
“砧高长乐苑,雁下华阳台”两句,运用了典故,将眼前的景象与历史故事相联系,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砧,古代妇女捣衣的地方,此处借指繁忙的生活场景;长乐苑、华阳台则是古代皇家园林的象征,这里暗含着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感慨。
最后,“如何此时望,客思转难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又有对自身身世飘零、客居他乡的深深思念。这一句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使得全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整体而言,《登省中楼》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昨夜横山堂,柔翰频自弄。
诸君各健举,独如蝇被冻。
诗本吾家学,才尽迄无用。
今朝吴山道,篮舆托后从。
俄停陶岘舟,金尊呼客共。
目瞩远近峰,一一迎而送。
渔艇棹歌回,钓车卷断葑。
落日浴平湖,水势兼天纵。
急管杂繁弦,终宵亦倥偬。
传语谢山灵,兹游不辞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