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者安然后死者安,争抔土于叔伯昆弟之间,魂而有知,将无是恫?
阴地好不如心地好,虑诸子为吉凶祸福所惑,书此以示,且告公灵。
生者安然后死者安,争抔土于叔伯昆弟之间,魂而有知,将无是恫?
阴地好不如心地好,虑诸子为吉凶祸福所惑,书此以示,且告公灵。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对后世子孙的殷切期望。首句“生者安然后死者安”强调了生者与死者之间的和谐与安宁,体现了对逝者的一种尊重与怀念。接着,“争抔土于叔伯昆弟之间”,可能是指在家族内部争夺地位或财产,这种行为在诗人看来是不值得的,因为“魂而有知,将无是恫?”即如果逝者有知,会对这种纷争感到痛心。
下半部分“阴地好不如心地好”则转而强调内心的善良与道德的重要性,认为在死后,心灵的纯净比物质上的拥有更为重要。最后,“虑诸子为吉凶祸福所惑,书此以示,且告公灵”,表达了对后代子孙的担忧,担心他们会被外界的得失所迷惑,因此写下这首诗,既是告诫也是安慰逝者,希望他们能理解并接受这样的生活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融合了对逝者的悼念、对家族伦理的思考以及对后世子孙的教诲,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道德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