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面瞿昙不姓瞿,检寻姓纂可曾书。
叮咛梵志尼犍子,识我胸前卐字无。
黄面瞿昙不姓瞿,检寻姓纂可曾书。
叮咛梵志尼犍子,识我胸前卐字无。
这首诗以禅宗的象征符号“卐”字为切入点,巧妙地探讨了身份与认知的主题。诗人释居简以黄面瞿昙(即佛祖)为例,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即使如佛祖这样的伟大人物,其身份也并非通过姓名记录在案,而是通过其内在的智慧和影响力来辨识。这不仅是对佛祖身份的一种独特解读,也是对所有伟大人物或真理的普遍启示——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外在的标签或名称,而在于其内在的本质和影响。
接着,诗人转向对“梵志尼犍子”的提醒,即那些寻求真理的人们应当关注的是内在的智慧和精神的觉醒,而非外在的符号或标记。通过“识我胸前卐字无”,诗人强调了认识内在真理的重要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符号识别上。这种思想与禅宗追求直觉、悟性的精神相契合,鼓励读者深入内心,寻找真正的自我认知和真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对话,巧妙地融合了佛教哲学与禅宗智慧,引导读者反思身份、认知与真理的本质,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独特的艺术表达。
林乌遥岸鸣,早知东方曙。
波上风雨歇,舟人叫将去。
苍苍前洲日,的的回沙鹭。
水气清晓阴,滩声隐川雾。
旧山劳魂想,忆人阻洄溯。
信宿千里馀,佳期曷由遇。
前程入楚乡,弭棹问维扬。
但见土音异,始知程路长。
寥寥晚空静,漫漫风淮凉。
云景信可美,风潮殊未央。
故人江皋上,永日念容光。
中路枉尺书,谓余琼树芳。
深期结晤语,竟夕恨相望。
冀愿崇朝霁,吾其一苇航。
衫袖拂青冥,推鞍上翠屏。
尘埃辞马尾,城阙入窗棂。
云领浮名去,钟撞大梦醒。
茫茫山下事,满眼送流萍。
春日春风至,阳和似不均。
病身空益老,愁鬓不知春。
宇宙成遗物,光阴促幻身。
客游伤末路,心事向行人。
道薄犹怀土,时难欲厌贫。
微才如可寄,赤县有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