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宝惟民命,于郊敢即安。
被田明万烛,辨位肃千官。
出甲当寅月,用辛礼泰坛。
柴钦升大武,乐具下双鸾。
融盎苍龙气,温暾朱鸟丸。
祗祈太一贶,敢谓寸诚单。
谷宝惟民命,于郊敢即安。
被田明万烛,辨位肃千官。
出甲当寅月,用辛礼泰坛。
柴钦升大武,乐具下双鸾。
融盎苍龙气,温暾朱鸟丸。
祗祈太一贶,敢谓寸诚单。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主题为“祈谷坛礼成恭纪”,描绘了在祈谷坛举行祭祀仪式的情景。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古代帝王对于农业丰收的虔诚祈愿。
首句“谷宝惟民命”点明了粮食对于民众生存的重要性,谷物被视为生命的源泉。接下来,“于郊敢即安”表达了在郊外进行祭祀的庄重与慎重。通过“被田明万烛,辨位肃千官”描绘了祭祀现场灯火辉煌、秩序井然的景象,体现了仪式的隆重与庄严。
“出甲当寅月,用辛礼泰坛”描述了在特定的时间(寅月)和地点(泰坛)举行的祭祀活动,使用了“出甲”这一军事术语,暗示了仪式的神圣与权威。接着,“柴钦升大武,乐具下双鸾”描绘了焚烧祭品、音乐响起的场景,双鸾象征着祥瑞与和谐。
“融盎苍龙气,温暾朱鸟丸”运用了五行中的颜色与动物来象征不同的元素,苍龙气与朱鸟丸分别代表了力量与温暖,进一步渲染了仪式的氛围。最后,“祗祈太一贶,敢谓寸诚单”表达了对天地神灵的虔诚祈求,不敢自视其诚之微薄,体现出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之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帝王在祈谷坛举行祭祀仪式时的庄重与虔诚,以及对农业丰收的深切期盼,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与神灵的敬畏与崇拜。
吾闻颜氏子,箪瓢欢有馀。
不知外慕乐,服膺在诗书。
君看轩冕荣,其辱与之俱。
斯由岂不遂,上蔡曾弗如。
倚伏无已时,循环共一涂。
贤愚但相笑,莫知改前车。
嗟我晚闻道,一官真蘧庐。
得之不为喜,失之分所无。
尘垢未忘扫,冰炭久已除。
萧然百忧释,梦觉两于于。
江南有高士,以乐名其居。
嗜不同众好,德则良不孤。
磨铅事简策,校雠独勤劬。
持此返退藏,不愿拾紫朱。
黄卷有晤语,舍兹无与娱。
安得乘扁舟,访君在五湖。
非贤幸脱龙蛇岁,上圣应怜虮虱臣。
忆与政和同度岭,朝来已点四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