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耀西风送夕晖,却惊阴雨火中微。
夜明仙掌铜龙湿,星渡天河玉漏稀。
珠箔暗侵时弄影,罗裳轻点不沾衣。
飘零常恐为霜早,无复隋宫后苑飞。
熠耀西风送夕晖,却惊阴雨火中微。
夜明仙掌铜龙湿,星渡天河玉漏稀。
珠箔暗侵时弄影,罗裳轻点不沾衣。
飘零常恐为霜早,无复隋宫后苑飞。
此诗描绘了萤火虫在秋风中闪烁的情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微妙变化与生命的脆弱。首句“熠耀西风送夕晖”,以“熠耀”形容萤火虫在西风中闪烁的光芒,与夕阳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美的氛围。次句“却惊阴雨火中微”,转折处以“却惊”二字,暗示了萤火虫在雨前的微弱光芒,令人感到意外与惊喜,同时也预示着即将来临的阴雨天气。
接着,“夜明仙掌铜龙湿,星渡天河玉漏稀”,这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与深度。夜空中,仙掌与铜龙仿佛被夜色浸湿,星光在银河中缓缓移动,时间的流逝似乎变得缓慢而神秘。通过这些意象,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时间的流逝相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珠箔暗侵时弄影,罗裳轻点不沾衣”,这两句则聚焦于萤火虫本身。珠箔暗中轻轻摇曳,萤火虫的身影时隐时现,如同轻纱般飘逸。罗裳轻点,象征着萤火虫在夜色中的轻盈与自由,即使在湿润的空气中也未沾染丝毫水汽,展现出其生命力的顽强与纯净。
最后,“飘零常恐为霜早,无复隋宫后苑飞”,诗人通过“飘零”一词,表达了对萤火虫短暂生命与脆弱存在的感慨。担心霜降过早,让这美好的生命失去飞翔的机会,流露出对自然界生命短暂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将萤火虫与历史上的隋宫后苑联系起来,赋予了诗歌更深层次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萤火虫这一自然现象的细致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美丽,还蕴含了对时间、生命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金天凉冷金风急,万点金萤照宫掖。
银床夜夜落梧桐,宫树朝来零露湿。
乘闲试上来青楼,咫尺南山入远眸。
阑干徙倚括奇观,诗成敲折珊瑚钩。
东篱采采黄金蕊,远致南阳菊潭水。
安排服食制颓龄,水味花香溅牙齿。
酒满金罍秋月明,可人别去不胜情。
短书欲寄何由达,万里长天一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