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三国志》
《读三国志》全文
唐 / 李九龄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删]韵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閒。

(0)
注释
有国:国家。
由来:自古以来。
在:因为。
得贤:得到贤才。
莫言:不要说。
兴废:兴盛衰败。
是:只是。
循环:循环往复。
武侯:指诸葛亮(字孔明)。
星落:去世。
周瑜:东吴名将。
死:去世。
平蜀:平定蜀汉。
降吴:降服吴国。
似等閒:显得平常。
翻译
国家自古以来就因为得到贤才而存在,不要说历史的兴衰只是循环往复。
像诸葛亮陨落和周瑜去世那样,平定蜀地、降服吴国都显得平常无比。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的诗人李九龄所作,名为《读三国志》。诗中探讨了国家兴衰与贤才关系的哲理,同时借用三国时期历史事件表达对英雄辈出的感慨。

“有国由来在得贤”一句,点明了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得到贤能之士。"莫言兴废是循环"则是在告诫人们不要简单认为国家的兴衰仅是自然循环的结果,而应当反思其中的人才因素。

“武侯星落周瑜死”具体描绘了三国时期两位著名将领之死,"武侯星落"指的是蜀汉著名的军事家诸葛亮去世后,其象征性的星宿陨落,而"周瑜死"则是东吴名将周瑜之死。这些历史事件被用来表达英雄辈出的悲凉和无常。

“平蜀降吴似等閒”中,“平蜀”指的是晋朝平定蜀汉的事件,而“降吴”则可能是指东吴的最终覆灭。这两大历史事件被并列在一起,表达了对往昔英雄事迹及其结局的沉思和感慨。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镜头,抒发了对英雄时代的怀念,对国家命运与人才选拔之间关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历史轮回中人物悲剧的同情。

作者介绍
李九龄

李九龄
朝代:唐

李九龄生卒年不详。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末进士。入宋,又中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进士第三名。一说乾德五年(公元967年)进士(《瀛奎律髓》卷四八)。尝为蓬州蓬池令(《舆地纪胜》卷一八八)。 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与卢多逊、扈蒙等同修《五代史》。李九龄生活在唐宋之交,因社会动荡,一生抱负难以伸展。著有《李九龄诗》一卷,皆七言绝句。《全唐诗》录存二十三首。
猜你喜欢

致中相拉游武夷有六耳不同谋之语原仲和章意似未平也再次原韵

年衰渐涸玉池津,拟丐明窗一匕尘。

底用趋风防六耳,须知对影已三人。

高情政喜追灵运,饱学那容欠大春。

右挈左提俱有赖,应怜怀抱久倾囷。

(0)

思贤堂怀薛令

创始人何在,空堂草棘侵。

冲门狐窜急,穴柱蠹藏深。

羽化王乔舄,尘昏子贱琴。

独嗟民困甚,谁继昔贤心。

(0)

次韵张守壶山诗

松根系马望巑岏,乘兴攀跻不作难。

日出渐看林雾散,潮来先觉海风寒。

遥连钓石多红树,半出僧垣尽绿竿。

不见双旌来视稼,忆君对酒岂能欢。

(0)

次韵六四叔兰诗

疏疏绿发覆清浔,漠漠微香起夕阴。

无复风流追九畹,空馀烟雨暗深林。

谁分秀色来幽室,独写遗声入素琴。

还似高人远尘俗,争辉玉树亦何心。

(0)

次张守韵四首·其三

瓦白霜封缟,波清月漾金。

柝沈秋垒静,人语夜堂深。

故国归何日,寒衾事满心。

庭松怜手植,擢干已弥寻。

(0)

新湾

苒苒寒生水面烟,吴歌唱罢月微偏。

停桡又向湾前宿,一夜西风浪打船。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何基 王诜 张旭 曾布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