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二》
《秋兴客长安作五首·其二》全文
清 / 李因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

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

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

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秋日的萧瑟景象,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悲凉氛围。

首联“三川北拱帝城开,古殿阴移万树哀”以宏大的视角展开,三川之水北向拱卫着帝都,古老的宫殿在阴云中显得格外凄凉,万木似乎也在哀叹。这里运用了象征手法,三川北拱象征着对皇权的忠诚与敬畏,古殿阴移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与衰败,万树哀则是自然界的共鸣,共同营造出一种肃穆而悲凉的气氛。

颔联“地老黄蒿通作柱,霜侵白骨半生苔”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悲凉情绪。黄蒿作为地老天荒的象征,与宫殿的柱子相连,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沧桑。霜侵白骨,白骨上长满青苔,既是对战争残酷的隐喻,也是对生命消逝的哀悼。这两句通过具体的意象,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颈联“临城猎骑櫜弓入,带郭渔舟击棹回”描绘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城外的猎骑带着弓箭归来,渔舟在城郭附近的水域中划桨返回。这两句看似寻常,实则蕴含深意。猎骑的归来可能象征着狩猎的结束,也可能是某种军事行动的收尾;渔舟的归航则代表着一天劳作的结束。这些日常场景与前文的悲凉氛围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在动荡的时代,生活依然在继续,人们仍旧在寻找生存的意义。

尾联“近说西羌诸部劲,秋深牧马过边来”点明了诗的主题之一——边疆的安全与稳定。西羌诸部的强大,意味着边疆的威胁,而秋深之时,牧马过边,既是对季节更替的描述,也是对边防警戒的提醒。这一联将个人的情感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长安秋日的凄美与深沉,以及对历史变迁、生命脆弱、国家安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李因笃

李因笃
朝代:清

李因笃,字子德,一字孔德,号天生,陕西富平东乡(今富平薛镇韩家村)人。生于明崇祯五年(1632年),卒于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自幼聪敏,博学强记,遍读经史诸子,尤谙经学要旨,精于音韵,长于诗词,诗逼杜甫,兼通音律,崇尚实学,为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音韵学家、诗人。被时人称为不涉仕途的华夏“四布衣”之一。康熙十八年(1679年)荐鸿博授检讨。尝辨秦中碑版极有依据。行、楷书用笔秃率,意近颜真卿。著《古今韵考》《受祺堂诗文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
猜你喜欢

赵提官挽章

典型前辈近,问学古人深。
有道只藏韫,无言自陆沉。
忧民空白首,爱主只丹心。
远矣平生志,松风扫墓林。

(0)

丁亥岁予留建康梦登大桥仰视霄汉有金书阁字

秘宇涵风寒{氵念}{氵念},虚廊侵月静冥冥。
宝章玉庭神深地,应想谁何会百灵。

(0)

东壩

前夜湖山月,今朝濑水船。
飘零良自苦。
浩荡有谁怜。
云合前村雨,风收别浦烟。
乘凉趣归櫂,咫尺是金渊。

(0)

九月二十九日迩英开讲忝预末班讲退小集玉堂

五云扶辇下清厢,宝帙初开第一章。
旋卷班联回广殿,稍留笑语萃公堂。
紫霄近侍连镳过,黄发元臣照座光。
顾我自惭陪胜会,酒清人散卧斜阳。

(0)

至清口闻水阅甚盛边人言辛巳岁敌骑逼淮刘信

晓日旌旗锦满川,阿童初试汉楼船。
露桡天与神机秘,击楫人同壮志坚。
行恐黄河冰可渡,已闻青海箭先传。
佛貍莫梦淮边树,看揽长蛟下没渊。

(0)

闻严子文纳妾孟宋有诗辄次韵

春市笙歌兴已阑,儒宫牢落分投閒。
不知列屋倾城蔡,自笑微官系触蛮。
赤脚有年供侍侧,青鸾无梦到人间。
传闻谪堕行云侣,想像高唐鬓欲斑。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李颀 卢仝 唐时升 高士奇 阮阅 查慎行 蔡肇 叶小鸾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