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怜才子似飘蓬,岁晚扁舟下海东。
见说鄞山堪避世,采芝归问夏黄公。
谁怜才子似飘蓬,岁晚扁舟下海东。
见说鄞山堪避世,采芝归问夏黄公。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佘翔所作的《送屠长卿还四明(其七)》。诗中,诗人以“谁怜才子似飘蓬”起笔,表达了对屠长卿才华横溢却漂泊不定的境遇的同情,将他比喻为随风飘荡的蓬草,无人欣赏和庇护。接着,“岁晚扁舟下海东”描绘了屠长卿在年岁已高之际,乘船独自前往四明(今浙江宁波一带)的情景,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离别之情。
“见说鄞山堪避世”进一步表达了对屠长卿选择隐居生活的理解和肯定,鄞山被形容为能让人遁世隐居的理想之地。最后,“采芝归问夏黄公”借用典故,借指屠长卿将去寻找隐士夏黄公,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智慧,展现了诗人对好友追求内心平静与超脱的祝福。
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既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也寄寓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严君将命之邛蜀,令子和家且侍行。
洛汭好山归别业,江南芳草动离情。
诗题寺壁云根润,书检松窗野色明。
他日林间无所望,只求金榜看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