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不与魄俱沈,鱼腹孤忠耿至今。
翠碣已书身后谥,寒泉犹照死时心。
神游旧月山河改,梦断疏槐风雨深。
埋骨誓终从武穆,栖霞岭树隔秋阴。
高名不与魄俱沈,鱼腹孤忠耿至今。
翠碣已书身后谥,寒泉犹照死时心。
神游旧月山河改,梦断疏槐风雨深。
埋骨誓终从武穆,栖霞岭树隔秋阴。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题为《太学同舍徐应穮誓义沈井后十年众为营墓立碑私谥正节先生》。诗中表达了对故友徐应穮高尚节操的深深敬仰和怀念。首句“高名不与魄俱沈”赞扬了徐应穮虽死犹生的精神,他的名声并未随其肉体消失;“鱼腹孤忠耿至今”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忠诚,即使身死,这份忠贞仍在人们心中铭记。
第二句“翠碣已书身后谥”,描述了徐应穮死后得到的身后评价,他的正直得到了认可;“寒泉犹照死时心”则以寒泉比喻其纯洁的内心,即使逝去,仍如泉水清澈可见。接下来,“神游旧月山河改,梦断疏槐风雨深”描绘了诗人想象中徐应穮的灵魂在历经沧桑后,仍坚守着对国家的思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一句“埋骨誓终从武穆,栖霞岭树隔秋阴”表达了对徐应穮英勇精神的追慕,他如同抗金英雄岳飞(武穆)一样,其墓地被青翠的栖霞岭树木环绕,秋意笼罩,象征着他的遗志将永远荫庇后人。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徐应穮事迹的叙述和环境的渲染,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人格的敬仰和对亡友深深的哀思。
大壑谽谺十里宽,云庄高榭渺雄观。
西天日堕馀霞绚,南嶂猿啼晓月寒。
青鞋黄帽侵晨起,杖策徐行听流水。
云轻淡月欲明时,竹里清风开太始。
山钟间发催天曙,庙鼓连声动群耳。
东山青树映霞明,西岭朱楼眇烟里。
樵夫荷斧晨出山,渔子携鱼午趋市。
静看岐路人营营,独坐小亭秋靡靡。
已知物理时常改,因见天工神不死。
胸中浩荡一乾坤,世上荣枯均泰否。
悠然种植得佳趣,春意生生自无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