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劳岁月,今复过西湖。
山水真知己,楼台旧画图。
春光堤上早,客思雨中孤。
独向空濛望,莺花问有无。
风尘劳岁月,今复过西湖。
山水真知己,楼台旧画图。
春光堤上早,客思雨中孤。
独向空濛望,莺花问有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甲寅新春时节,漫步于西湖之畔的情景。诗中的“风尘劳岁月”表达了时光流逝,岁月不居的感慨。接着,“今复过西湖”则点明了地点,西湖作为江南名胜,常是文人墨客寄托情感的所在。
“山水真知己,楼台旧画图”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山水比作知心朋友,楼台则仿佛是古代画卷中的景象,既展现了西湖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也流露出诗人对西湖深厚情感的认同与怀念。
“春光堤上早,客思雨中孤”描绘了早春时节,西湖堤岸上春光初现,而诗人却在细雨中独自品味着离愁别绪,这种孤独感与春天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更添了几分凄美与深沉。
最后,“独向空濛望,莺花问有无”则以问句收尾,诗人独自站在朦胧的雨中,望着远方,似乎在询问春天的花朵与鸟鸣是否依旧如昔。这一问,不仅深化了诗的主题,也留给读者无限遐想的空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独特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自然与时间流转的深刻思考。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
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
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
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
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
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夙驾祗府命,冒炎不遑息。
百里次云阳,闾阎问漂溺。
上天屡愆气,胡不均寸泽。
仰瞻乔树巅,见此洪流迹。
良苗免湮没,蔓草生宿昔。
颓墉满故墟,喜返将安宅。
周旋涉涂潦,侧峭缘沟脉。
仁贤忧斯民,贱子甘所役。
公堂众君子,言笑思与觌。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
馀香掩阁去,迟日看花频。
似雪飘阊阖,从风点近臣。
南宫有芳树,不并禁垣春。
天生逸世姿,竹马不曾骑。
览卷冰将释,援毫露欲垂。
金貂传几叶,玉树长新枝。
荣禄何妨早,甘罗亦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