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郡斋感秋寄诸弟》
《郡斋感秋寄诸弟》全文
唐 / 韦应物   形式: 古风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

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

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

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

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

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

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

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0)
注释
首夏:早夏,农历四月。
旧国:故乡,故土。
徂岁:过去的岁月。
高阁:高楼。
户牖:门窗。
授衣:指秋季,源自《诗经》中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昆弟:兄弟。
簪组:古代官员的冠饰,代指官职。
山川间音形:意指远离家乡,山河阻隔,难以互通消息。
翻译
初夏告别了故国,深秋卧在滁州城。
仿佛昨天才分别,忽然察觉时光飞逝令人惊。
高楼收起烟雾,池水在傍晚显得清澈。
门窗已显清凉,早晚都感受到深深的情感。
以往在郎署游玩,那个月份天气晴朗。
穿上秋天的衣服返回西郊,清晨露水中行走于田野。
采摘菊花投入酒中,兄弟们一同举杯倾诉。
官帽和绶带暂且挂在墙上,谁能料到世间会有荣耀。
一旦居住在偏远的郡县,山川之间音讯与形象隔绝。
大路或许无牵挂,但此时思绪已满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两句,设定了一种离别之情,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个季节,从夏到秋,地点则是从故乡来到了滁城。接着“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表达了时光易逝,人事难料的感慨。

“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写景中带有静谧和深远之意,而“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则透露出一种秋风送爽、夜长梦多的孤独与沉思。

诗人随后回忆起昔日在郎署间游玩的情景,“是月天气晴。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这些句子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强化了离别之痛和怀旧之情。

“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则是一种放达和洒脱的生活态度,而“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表现出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

最后,“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则是诗人在远离故土的地方,对大道(即天命或自然法则)的思考,以及对亲人和友人的思念之深。全诗通过对季节变换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交织,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易逝的无奈感受。

作者介绍
韦应物

韦应物
朝代:唐   籍贯:长安(今陕西西安)   生辰:737~792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猜你喜欢

清閟阁

野径萧萧没薜萝,云林小阁访祇陀。

画帧诗稿今犹在,竹雨桐风旧若何。

香赠不容番客入,门敲唯许铁崖过。

高风拟比陶潜宅,清节从来逸士多。

(0)

庚申四月避寇太湖作

浮家幸得庆生存,烽火驱人去故园。

踏遍湖峰七十二,不知何处是桃源。

(0)

寿秦深若二首·其二

咄咄功名负此生,康臧应念荷天成。

传家经笥留儿读,常稔书田倩舌耕。

纸上云飞双管下,杖头春暖百花迎。

披裘试学持竿叟,恰喜临门一水盈。

(0)

燕子

竹篱茅舍爱穿花,画栋朱帘望落霞。

随在总多安乐处,年年怜尔客为家。

(0)

题山云拥月图

仰看游云侧看山,山云相看自相关。

云移山色随风去,山接云程拥月还。

(0)

闲居二首·其一

一室乾坤得自由,白云窥户小窗幽。

闲居情澹浑无虑,独弈时时暗点头。

(0)
诗词分类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诗人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