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扰人生漫百营,思量蒲柳岂长青。
四时代谢真邮传,百岁光阴寄客亭。
眼底浮华非我有,静中真乐要人听。
故吾不惜全还我,二十三前是白丁。
扰扰人生漫百营,思量蒲柳岂长青。
四时代谢真邮传,百岁光阴寄客亭。
眼底浮华非我有,静中真乐要人听。
故吾不惜全还我,二十三前是白丁。
这首诗《自和》由宋代诗人许及之作,通过深沉的思考与自我反省,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
首联“扰扰人生漫百营,思量蒲柳岂长青”,诗人以“扰扰”形容人生的忙碌与纷扰,感叹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也难以寻得真正的安宁。蒲柳在这里象征生命,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易逝,如同蒲柳一般,无法长久保持其青翠。
颔联“四时代谢真邮传,百岁光阴寄客亭”,进一步阐述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有限。四季更迭如同邮传,不断变换,而百岁的光阴则像是寄居在客亭中的旅人,终将离去。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颈联“眼底浮华非我有,静中真乐要人听”,诗人转而反思现实中的浮华与虚荣,指出这些并非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在静谧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与满足。这句诗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真实感受的重要性,是对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
尾联“故吾不惜全还我,二十三前是白丁”,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淡然态度。他愿意放弃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事物,回到最初的简单状态,即“二十三年前是白丁”,意味着回归初心,不为外物所累,保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人生、时间、物质与精神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与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它不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哲学思考,也具有普遍的人性共鸣,提醒人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不应忘记对内心世界的关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