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柴门昼不开,问奇谁为岁寒来。
黄昏独坐蒲团静,隔院微风送落梅。
溪上柴门昼不开,问奇谁为岁寒来。
黄昏独坐蒲团静,隔院微风送落梅。
这首明代诗人佘翔的《岁暮偶成》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清冷的冬日画面。首句"溪上柴门昼不开",展现出诗人隐居生活的孤寂,白天柴门紧闭,似乎与世隔绝,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和宁静。"问奇谁为岁寒来"则以疑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来访者的好奇,同时也暗寓自己坚守节操,不随流俗,如同寒冬中傲然独立的奇人异士。
后两句"黄昏独坐蒲团静,隔院微风送落梅"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意境。黄昏时分,诗人独自静坐蒲团之上,享受着这份寂静,而微风轻轻吹过院墙,带来了飘落的梅花,这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寓示着岁月更迭,时光如落梅般悄然凋零,但诗人的心境依然如蒲团般平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简洁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岁暮时节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展现了其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
山林与城市,何地非隐沦。
子意亦易败,径投寂寞滨。
楞严有奥章,试为识者陈。
归思落烟艇,尚及秋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