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穷蓬岛,孤高有此峰。
飞烟空世眼,积翠洒吾胸。
鸣磬驯檐鸽,谈经起钵龙。
诸天瞻咫尺,佞佛得何颙。
何处穷蓬岛,孤高有此峰。
飞烟空世眼,积翠洒吾胸。
鸣磬驯檐鸽,谈经起钵龙。
诸天瞻咫尺,佞佛得何颙。
这首明代佘翔的《登名山寺宿高盖兰若纪兴(其三)》描绘了一处远离尘嚣的高洁之地——孤峰上的名山寺。诗人以"穷蓬岛"形容此地的偏远与超凡,暗示了寺宇的隐逸之境。"飞烟空世眼",形象地写出了山中云雾缭绕,令俗世纷扰皆被遮蔽,只有清净之眼才能欣赏到这自然之美。"积翠洒吾胸",则表达了诗人登山后内心的舒畅与心境的开阔。
"鸣磬驯檐鸽,谈经起钵龙",进一步描绘了僧侣们在寺中的生活,磐声悠扬,鸽子在檐下安详,僧人诵经的声音甚至吸引了龙的倾听,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最后两句"诸天瞻咫尺,佞佛得何颙",诗人感慨自己仿佛置身于神佛近在咫尺的圣地,修行之人在此得以洗涤心灵,对佛法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敬畏。
整首诗通过描绘山寺的景致和僧人的生活,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净化的向往,以及对佛教文化的敬仰。
勾吴素趫悍,颇闻侠烈风。
咄哉要离子,乃为万夫雄。
怯弱众所咍,伍胥明其忠。
锋刃雠所爱,草芥捐微躬。
持茅执几殆,入水术当穷。
奈何殒强敌,天幸成此功。
求名固已谬,轻生诚鲜终。
乘舟愧范蠡,首丘感梁鸿。
腐骨已蔓草,英气犹长虹。
惟有兴亡迹,千秋悲甬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