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暮无处宿,樵人指路头。
仆夫皆已困,道士幸相留。
明月夜翻昼,阴崖暑变秋。
闻鸡便行路,定要到潭州。
昏暮无处宿,樵人指路头。
仆夫皆已困,道士幸相留。
明月夜翻昼,阴崖暑变秋。
闻鸡便行路,定要到潭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赵汝燧在黄昏时分迷路的情景。他找不到住宿之处,幸好遇到樵夫指引,得以投宿山中的道观。此时仆夫疲惫不堪,而道士好心地收留了他。夜晚月光明亮如同白昼,原本阴凉的山崖也因月光而显得清凉如秋。诗人听到鸡鸣,意识到天将破晓,决定立即启程,坚定地朝着潭州进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对目的地的执着追求。
愁云蔽日昏风发,鹅毛大片舞空阔。
阴崖冰压木枝折,一鸟不飞人足绝。
山翁口掉肩拥褐,斫竹撑茅劳架结。
堂成不用巧丹涅,却画东坡四山雪。
群石崭崭争皎洁,门外堂间两清洌。
万境一心同莹彻,石床云生湿肌发。
布被飕飕冷于铁,半夜哀猿叫山月。
山翁高哦响修越,不道妻啼忧米竭。
世事薰膏付灰灭,长安高门奔请谒。
赤日炙背沙埋辙,仆夫汗流马吐舌。
三谒不逢腹欲爇,怒气恐成疽毒裂。
狂走不须求扇暍,此堂一登能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