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舍利浮图纪异呈邑明府姚齐州》
《舍利浮图纪异呈邑明府姚齐州》全文
明 / 成鹫   形式: 古风

朱明洞天明月寺,僧有远公作佛事。

范金铸塔通幽明,供养如来真舍利。

十方诸佛现全身,八部天龙分侍卫。

九环宝顶无量光,四句伽陀最深义。

紫檀刻作须弥座,金相玉质殊坚致。

有时黑月放光明,有时白日生云气。

凡夫肉眼浑等閒,开士灵心契神异。

秋风擎出杂华林,寄向宝光无佛地。

远公杖策入罗浮,空留宝塔陵高秋。

塔高一尺魔一丈,虚堂雀鼠鸣啾啾。

钟前鼓后走胠箧,神光匿影随东流。

明灯礼佛失舍利,人天怅惘僧悲愁。

韦驮大士擎宝柱,兀立不肯回双眸。

老僧领众日祈祷,鸡鸣人定声不休。

尊天乃起运神力,澄汰恶浊成清浏。

幺么褫魄自皈命,入门稽颡轮愆尤。

宰官现身发悲悯,赖有慈父姚齐州。

饥寒切身失廉耻,罪虽可惩情可周。

殷勤提奖出首实,塔光返照莲池头。

片言折狱出郊去,手持綵棒鞭春牛。

春牛白,春牛黑,昨朝角触今犁轭。

春牛肥,春牛瘠,昔日咆哮今稼穑。

放下綵鞭一事无,弹琴隐几看春色。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明洞天明月寺中的一座宝塔,名为舍利浮图,与佛教故事紧密相连。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述,展现了这座宝塔的神秘与神圣,以及它对信徒们精神生活的影响。

诗中提到“范金铸塔”,意味着用金属铸造宝塔,象征着对佛法的坚定信仰和对佛陀的至高敬仰。宝塔内部供奉着“如来真舍利”,即佛陀的遗物,是信徒们膜拜的对象。宝塔周围有“十方诸佛”显现,显示其神圣性,同时“八部天龙”作为守护者,进一步增强了宝塔的庄严感。

诗人还描绘了宝塔在不同时间展现出的不同景象,如“黑月放光明”、“白日生云气”,这些自然现象与宝塔的光辉相互映衬,增添了神秘色彩。宝塔的存在不仅对凡夫俗子而言是难以理解的,对开悟的僧侣来说,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神异力量。

诗中还提到了“韦驮大士”和“尊天”,他们分别代表护法神和天地之神,都在宝塔周围守护着,增加了宝塔的神圣性和保护力量。宝塔的存在不仅为信徒提供了精神寄托,也成为了社区中人们共同祈祷和祭祀的场所。

最后,诗中描述了宝塔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民众道德观念的提升、对官员慈悲心的激发,以及对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宝塔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也是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的体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宝塔作为佛教圣地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在信徒心中所承载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意义。

作者介绍
成鹫

成鹫
朝代:明

成鹫(1637-1722),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又名光鹫,字迹删,号东樵山人。俗姓方,名觊恺,字麟趾,番禺(今属广东省)人。出身书香仕宦世家。其为人豪放倜傥,诗文亦卓厉痛快,尽去雕饰,颇有似庄子处。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作品有《楞严直说》十卷、《鼎湖山志》八卷、《咸陟堂集》四十三卷、《金刚直说》一卷、《老子直说》二卷、《庄子内篇注》一卷等。 
猜你喜欢

书沈石田诗集后

石翁不羁人,腾踔诧豪唱。

阖闾佳山水,怀抱足幽旷。

修竹丛一轩,湖光枕清漾。

陶谢快同游,述作劳意匠。

海内走盛名,脱略睨卿相。

翛然八十年,布衣得无恙。

追昔仁宣间,词场声价壮。

乃知出与处,遭时乃有当。

瓟庵平生交,拟之陆鲁望。

(0)

答唐济武太史用来韵

夜凉静听秋声起,篱外草虫鸣不止。

挑镫坐对松影寒,明月乍出疏林里。

少年华发惊时节,便欲学仙归贝阙。

十载劳心思探珠,半生失计空磨铁。

神仙何必厌妻子,秦楼弄玉随箫史。

织女黄姑会有时,别床异被徒为尔。

先生闻道何其早,红尘莫惜知音少。

须从火底现莲花,肯向秋原同腐草。

与君试访殷七七,至道不烦惟守一。

天台有路度石桥,水流定泛桃花出。

(0)

兵远

绝壑谁堪此旦昏,可怜垂老负儿孙。

兵遥已被烽烟苦,家在宁忘耕凿恩。

惊鸟宿林啼夜雨,荒村留月觅余魂。

天狼未殒时多难,收得郊原老泪痕。

(0)

送九兄羹湖之蓼

干戈满目未休兵,负笈劳劳独远行。

驿路草深官柳细,板桥露白客装轻。

已怜鸿雁三秋别,莫动鲈鱼千里情。

君到蓼城应念我,屋梁有梦月华明。

(0)

饮江上楼

画楼高起绿杨边,美酒楼中斗十千。

醉倚江云看江水,晚风时过打鱼船。

(0)

次单拙庵司成归山

梦醒今朝悟昨非,回头往事与心违。

云间谒帝星初曙,花底朝天露未晞。

不为从王忧寤寐,敢将报母换轻肥。

君恩已许烟霞懒,好把鱼竿问钓矶。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蔡寅斗 范文程 刘裕 洪拟 司马懿 唐姬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