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问如满禅师·其一》
《问如满禅师·其一》全文
唐 / 李诵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0)
注释
佛:佛教中的最高智慧和觉者。
从:自。
何方:哪里。
灭:消失。
去:前往。
既:既然。
言:说。
常住世:永恒存在世间。
今:现在。
在:位于。
何处:哪里。
翻译
佛是从哪里来的,又消失到哪里去呢?
既然说佛永远存在于世间,那现在佛又在哪里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诵的作品,名为《问如满禅师(其一)》。诗中通过对佛祖来去之地的提问,探讨了佛教中的永恒与无常之谜。

“佛从何方来”,此句表达的是对佛陀本源的好奇与追寻,象征着人类对于生命起点和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诗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了对佛教哲学中永恒不变主题的探讨。

“灭向何方去”,则是对终极命运的一种思考,暗示了无常与变化是宇宙万物不可避免的规律。这里,“灭”字用得很妙,它既可以理解为佛陀涅槃之后的消亡,也可以引申为万物都有尽头。

“既言常住世”,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教中“常住”概念的质疑。在佛教中,常住通常指的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法身或真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种状态似乎与我们所见的无常相矛盾。

最后,“佛今在何处?”则是对前述问题的一个总结,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反思。它挑战了读者对于时间、空间和存在本质的理解,同时也是诗人内心对于永恒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探寻。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问题,触及了佛教哲学中一些深刻的主题,如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本性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奥秘。它不仅展现了李诵在文学上的造诣,更体现了他对哲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介绍

李诵
朝代:唐

(761—806)即李诵。唐朝皇帝。德宗长子。德宗建中元年立为太子。贞元二十年,病风且喑。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任用王叔文等,革新政治,罢官市,出宫女及教坊女乐九百人。因久疾不愈,在位八月,为宦官俱文珍等所迫,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次年卒,谥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猜你喜欢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九十九

閒中数往事,往往叹前因。

不信先贤语,几成衰世人。

身名存石室,岩壑老风尘。

借问鸾溪水,能回白草春。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七十四

不是远人迹,都缘避世誉。

经行苔径没,燕坐草堂虚。

生死当知处,浮沤岂易除。

年来消息断,惭愧客情疏。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七十三

五更开户望,孤月照禅真。

脚踏生台影,灯摇绕佛身。

风停花入定,雁过水无尘。

不到空潭曲,难论旷世因。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二十

昨日米船到,肩担出郡河。

正当秧好插,更值吏催科。

午食尚难给,差徭且奈何。

青山岂易得,勉矣莫蹉跎。

(0)

归宗山籁一百四首·其十六

坐月候钟鸣,阶前虫韵清。

定中山觉静,闻外水无声。

花影何曾动,天光空自横。

禅房门半掩,廊外有人行。

(0)

秋夜坐竹下口占示净成诸子四首·其四

秋汉连湖白,山枫入涧红。

孤尔独行外,惭予静对中。

境疑劳逸异,心与忆忘同。

归鸟投林疾,高低息夜钟。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张宇初 崔峒 独孤及 景翩翩 王安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