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高卧碧江头,门掩西风万木秋。
重喜青山还绕屋,却嫌黄叶渐平沟。
开轩且放浮岚入,决水徐通废圃流。
便觉园林顿萧爽,不妨随境味玄幽。
丈人高卧碧江头,门掩西风万木秋。
重喜青山还绕屋,却嫌黄叶渐平沟。
开轩且放浮岚入,决水徐通废圃流。
便觉园林顿萧爽,不妨随境味玄幽。
此诗描绘了一幅隐逸高士在秋日江边静居的生活画卷。首句“丈人高卧碧江头”,以“丈人”这一尊称,形象地刻画出隐士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身处碧绿的江畔,远离尘嚣,享受着宁静与自由。接着,“门掩西风万木秋”,通过“西风”和“万木秋”渲染出深秋的氛围,门扉紧闭,仿佛与外界隔绝,更显出隐士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重喜青山还绕屋,却嫌黄叶渐平沟。”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居所周围的自然景观,青山环绕,黄叶铺地,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暗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重喜”二字,既是对眼前美景的喜悦,也暗含对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的珍惜。
“开轩且放浮岚入,决水徐通废圃流。”诗人邀请自然界的雾气和流水进入居所,不仅增加了生活的趣味,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开轩”、“放”、“决水”、“通流”等一系列动作,生动展现了诗人与自然互动的过程,充满了生活的诗意。
最后,“便觉园林顿萧爽,不妨随境味玄幽。”诗人直抒胸臆,表达出在这样的环境中,内心感到无比的清爽与宁静,仿佛置身于一种玄妙而幽深的境界之中。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深情赞颂,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青山长在境长新,寂寞持竿一水滨。
及得王师身已老,不知辛苦为何人。
苔衣生,花露滴,月入西林荡东壁。
扣商占角两三声,洞户溪窗一冥寂。
独去沧洲无四邻,身婴世网此何身。
关情命曲寄惆怅,久别山南山里人。
子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圣人之意有所在。
曲龙何在在海中,石室玉堂窅玲珑。
其下琛怪之所产,其上灵栖复无限。
无风浪顶高屋脊,有风天晴翻海眼。
愿逐刚风骑吏旋,起居按摩参寥天。
凤皇颊骨流珠佩,孔雀尾毛张翠盖。
下看人界等虫沙,夜宿层城阿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