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岁为灾,饥馑苦已久。
垫居鹄面人,安得饱升斗。
死别妻哭夫,生离儿牵母。
言念民何辜,致此皆予咎。
大臣屡命往,庶吏胥奔走。
帑金曾莫惜,救荒遑恤后。
稍幸室家完,三春兴耜耦。
金堤期永固,疏浚利容受。
凡此人力施,经营曷敢苟。
尤赖天泽垂,余忱能格否。
顷擘奏书囊,喜值嘉禾有。
公田多柄穗,膏壤鲜稂莠。
稍济菜色民,老弱可糊口。
寰区皆赤子,普熟岂易偶。
灾馀得免饥,南望频额手。
多稼敢即侈,一诚矢常守。
淮水岁为灾,饥馑苦已久。
垫居鹄面人,安得饱升斗。
死别妻哭夫,生离儿牵母。
言念民何辜,致此皆予咎。
大臣屡命往,庶吏胥奔走。
帑金曾莫惜,救荒遑恤后。
稍幸室家完,三春兴耜耦。
金堤期永固,疏浚利容受。
凡此人力施,经营曷敢苟。
尤赖天泽垂,余忱能格否。
顷擘奏书囊,喜值嘉禾有。
公田多柄穗,膏壤鲜稂莠。
稍济菜色民,老弱可糊口。
寰区皆赤子,普熟岂易偶。
灾馀得免饥,南望频额手。
多稼敢即侈,一诚矢常守。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两江总督尹继善摺奏淮扬秋禾有收喜而有作》。诗中描绘了淮河流域因年岁歉收,百姓饥荒之苦,表达了对民众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官员救灾不力的批评。同时,也展现了在朝廷大臣的督促下,地方官员积极组织救灾,以及在天时配合下,秋禾丰收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如“垫居鹄面人”形象地描绘了饥民的面容,“帑金曾莫惜,救荒遑恤后”则反映了官府在救灾时的迟缓和吝啬。最后,通过“寰区皆赤子,普熟岂易偶”表达了对全国丰收的期待和喜悦,以及对民众生活改善的坚定信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也有对国家治理的反思,体现了诗人作为君主的责任感和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