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人井臼两山间,邻里樵渔尽往还。
兴发登临穷眼界,江南秀色碧云鬟。
幽人井臼两山间,邻里樵渔尽往还。
兴发登临穷眼界,江南秀色碧云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在两山之间的生活情景,井臼声是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邻里间樵夫和渔人来往自如,显示了一个宁静而自然的社区环境。诗人通过登高望远,展现了自己对美好眼前的江南风光的赞赏,那里的碧云像是装饰着山川一样。
诗中“幽人”指的是隐逸生活的人,他们选择远离尘嚣,与大自然为伴。“井臼两山间”生动地描绘了这种隐居环境,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而“邻里樵渔尽往还”则表明尽管是隐居,但周围仍有樵夫和渔人的生活,这种交织的人与自然、静谧与生机的场景,是诗人所欣赏的。
至于“兴发登临穷眼界”,则是在表达诗人登上高处,尽情地享受着眼前的美丽风光。这里的“穷”字有极致的意思,意即尽可能地扩展自己的视野。而最后一句“江南秀色碧云鬟”,则是对所见景色的直接赞叹。“碧云鬟”形容云彩缭绕,如同装饰在山川之上,这里的“鬟”字也常用来形容头发,给人一种美丽而柔和的感觉。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江南风光的无限赞赏。
迩迤伍城郡,背水犹陈图。
魏陵废已久,磅礴如覆盂。
草树惨不春,穿穴狐狸墟。
我来登其颠,怀古心踌躇。
忆当战国际,安釐亦狂且。
泽麋被皋比,坐为秦人驱。
败亡自此始,保邦何乃疏。
不知身后藏,安用书十车。
上窥姒与商,下逮苍周书。
零乱竹简光,诡说何纷拿。
征南辨已详,多出行怪徒。
稽古不适正,死为毛颖诬。
其中亟当辨,阿衡被夷诛。
孔子修六经,亦已防奸污。
大书一德后,薨葬开亳都。
在易最奇法,安取理所无。
兹焉万世程,洋洋真圣谟。
何烦事幽赜,致远泥所趋。
长歌望陵去,乐过风乎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