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曾有翠华游,别院风驱万竹秋。
经品旧从天竺至,禅栖应待许询詶。
山开气色皇居近,潮转寒声大地流。
依止空门犹未得,干戈遥动故乡愁。
东林曾有翠华游,别院风驱万竹秋。
经品旧从天竺至,禅栖应待许询詶。
山开气色皇居近,潮转寒声大地流。
依止空门犹未得,干戈遥动故乡愁。
这首明代诗人黎民表的《同黄淳甫盛仲交余伯祥过天界寺苇航竹馆》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游历东林寺的景象。首句“东林曾有翠华游”暗示了此处曾有皇家车驾游览,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次句“别院风驱万竹秋”则通过秋风吹过竹林的声音,渲染出一种宁静而萧瑟的氛围。
“经品旧从天竺至”表达了寺内珍藏的佛经可能来源于遥远的天竺,体现了佛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接下来,“禅栖应待许询詶”暗指寺中僧人静心修行,期待着智者如许询的交流。
“山开气色皇居近”描绘了寺庙地理位置优越,靠近皇家居所,山势开阔,景色宜人。然而,“潮转寒声大地流”又以潮水声带出几分凄凉,暗示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依止空门犹未得,干戈遥动故乡愁”,诗人虽然身处佛门,但战乱的远方仍牵动着他的思乡之愁,表达了对家乡和和平的深深忧虑。整体上,这首诗以游寺为线索,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文化与个人情感的深沉思考。
王孙少年敏于笔,壮如骅骝勇鹯鹘。
摇毫裂简殊多端,因事陈词不专一。
春风吹空花满眼,秋霜缩物寒吹骨。
元气回复无常形,四时变化岂定律。
斯文法天亦自然,古来达者犹识偏。
今君始冠便如此,后日更老当谁先。
忆昔孟轲有遗语,取之左右逢其源。
乃知述作繫根本,根本苟盛枝条繁。
君能致身取不朽,得世知吾得贤友。
种玉不满畦,种花易满枝。
玉生寄石自有处,花飞随风那得知。
婵娟翠发阴山女,能为汉装说汉语。
春心未知向谁是,夜弹琵琶泪如雨。
赤车使者过凤凰,闇中一闻先断肠。
碧窗锁烟未容去,侍儿密献江南珰。
鹊飞上天星沈海,人心不同事随改。
剪环洗妆许君老,百年如梦情终在。
妾乘油壁郎乘骢,西陵松柏墨色浓。
新欢未已旧愁起,水流曲曲山重重。
周周衔羽鹣比翼,天生相亲人岂识。
虽不及清路尘,犹当作山上石。
与君一城居,其实跬步间。
慊慊不相从,十日俄忽然。
一城岂为远,十日岂为短。
客子局人事,心与迹相反。
而况各异乡,茫茫隔山陂。
岁时若奔车,过去谁复推。
伊昔厌幽独,愿子东西邻。
虽邻尚不觌,何似南北人。
人间实如此,千别能一会。
兴来即上马,埽塌聊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