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堡苦奔驰,役卒难自养。
因仍十数年,名籍半凋丧。
仁人为动心,上疏请粮饷。
圣情赐俞允,大慰斯人望。
铭恩肺腑中,胜勒磨崖上。
站堡苦奔驰,役卒难自养。
因仍十数年,名籍半凋丧。
仁人为动心,上疏请粮饷。
圣情赐俞允,大慰斯人望。
铭恩肺腑中,胜勒磨崖上。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时期士兵生活艰苦,军需供应不足的社会现实。诗人祁顺通过描述士兵在站堡间频繁奔走,难以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以及长时间服役导致名册大量人员凋零的情况,表达了对士兵辛劳与困境的关注。
接着,诗人提到仁者向朝廷上疏,请求提供粮食和军饷,以改善士兵的生活条件和军需供应。这种呼吁得到了圣上的理解和批准,使得士兵们的愿望得到满足,诗人对此表示衷心的感激和欣慰。
最后,诗人将这份恩情铭记于心,认为这比在石碑上刻字更为重要和长久,体现了对恩惠的珍视和内心的感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士兵疾苦的同情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寒食今年二月晦,树林深翠已生烟。
绕城骏马谁能借,到处名园意尽便。
但挂酒壶那计盏,偶题诗句不须编。
忽闻啼鵙惊羁旅,江上何人治废田。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市垂帘。
苍烟巷陌青榕老,白露园林紫蔗甜。
罗浮山中春昼长,风吹兰花满面香。
博山香断一攲枕,飞神直到玉帝旁。
火铃将军同直舍,忽觉羽衣惊羽驾。
三千神女笑回眸,整裾端简龙墀下。
奏言臣昔因饕酒,醉堕红尘如此久。
袖藏一卷玉雷书,进前再拜重稽首。
今朝天开九虎关,乃将见帝玉槃颜。
令臣奏毕速回首,下界一去思帝难。
此时侍仙小黄散,手执金书贴玉版。
精神缥缈素光中,不觉琼文照心眼。
于中最妙何所言,青霞命下龙台昏。
脚拨南辰开地脉,掌翻北斗透天门。
香烟未灭乌云走,风驱火猪逐铁狗。
紫童飞出碧霄中,剑光祇见雷声吼。
梦回无人可与言,一啸天地阴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