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高居悯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上帝高居悯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
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洞霄宫》。诗中描绘了洞霄宫的仙境景象,并通过对比凡俗与仙界,表达了作者超脱尘世、追求高洁精神生活的愿望。
"上帝高居悯世顽,故留琼馆在凡间"两句,意指上天怜悯众生之愚昧,特将瑶池仙境保留于人间。这里的“琼馆”即洞霄宫,是道教名山之一,被赋予了超凡脱俗的象征意义。
"青山九锁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对闲"写出了洞霄宫的难以抵达和它的神秘与清幽。"青山九锁"形容其地势之险峻,而"作者七人"则指诗中的主体或参与其中的人物,可能是隐喻或实指,表明他们在这个仙境中相聚、对坐,享受着超然的闲适。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飞鼠白鸦翻"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洞霄宫内外的景色。"庭下流泉"与"翠蛟舞"构成了一幅水泽清澈、生命活跃的画面;而"洞中飞鼠"和"白鸦翻"则展现出洞中生灵之奇异与自由。
最后两句"长松怪石宜霜鬓,不用金丹苦驻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岁月变化的接受与喜悦,以及不依赖外物(如道教修炼所用的金丹)来保持青春美丽的态度。"长松怪石"指的是仙境中常见的古老松树和奇特岩石,"宜霜鬓"则形容这些自然景物在岁月流转中仍能保持其独有的风采;而"不用金丹苦驻颜"则是诗人内心对于自然法则的尊重,以及对超脱尘世烦恼的一种向往。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洞霄宫这一仙境,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美好生活理想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