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半云中,孤亭倚碧空。
阴厓多蚀藓,远树混鸿濛。
望望山无尽,依依景不穷。
尘寰今一隔,吾欲御天风。
路入半云中,孤亭倚碧空。
阴厓多蚀藓,远树混鸿濛。
望望山无尽,依依景不穷。
尘寰今一隔,吾欲御天风。
这首诗描绘了深山中的飞来寺,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与人文建筑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首联“路入半云中,孤亭倚碧空”,开篇即以“半云中”的路和“孤亭”与“碧空”的对比,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路在云中蜿蜒,亭子独立于碧空中,给人一种飘渺、神秘的感觉。
颔联“阴厓多蚀藓,远树混鸿濛”,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色。阴暗的山崖上长满了侵蚀的苔藓,远处的树木与天地间的混沌相接,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原始野性,又暗示了一种深远的宇宙观。
颈联“望望山无尽,依依景不穷”,通过“望望”和“依依”这两个词,表达了诗人对山景的无限向往和留恋。山似乎没有尽头,而眼前的美景也永远看不完,流露出一种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尾联“尘寰今一隔,吾欲御天风”,诗人仿佛与世隔绝,只身在自然之中,渴望驾驭天风,自由飞翔。这不仅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高洁情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峡山飞来寺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和对精神自由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莫惜三更坐,难消万里情。
同看一片月,俱在广州城。
泪逐金波满,魂随夜鹊惊。
支颐乡思断,无语到鸡鸣。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