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南丰先生挽词二首·其二》
《南丰先生挽词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陈师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精爽回长夜,衣冠出广庭。

勋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

道丧馀篇翰,人亡更典刑。

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

(0)
注释
精爽:精神焕发。
回:迎接。
长夜:漫长夜晚。
衣冠:穿戴整齐。
广庭:广阔的庭院。
勋庸:功绩和美德。
琬琰:美玉。
形像:形象。
付:赋予。
丹青:画卷。
道丧:道德衰落。
馀篇翰:遗篇墨迹。
人亡:人的离去。
典刑:典范。
侯芭:古人名,此处借指有学问的人。
才一足:仅有一只脚。
白首:终身。
太玄经:古代一部深奥的哲学著作。
翻译
精神焕发迎接漫长夜晚的结束,穿戴整齐走出广阔的庭院。
功绩和美德如同美玉留在世间,形象被永久地描绘在画卷上。
道德衰落后的遗篇墨迹,人的离去使得典范更加稀有。
侯芭仅有一只脚,却终身研读深奥的《太玄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为纪念某位南丰先生而作的挽词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逝者的深深哀悼和对其才华与品德的赞美。

"精爽回长夜",意指逝者的精神和智慧如同黑夜中的明灯,照亮了人们的心灵,即使肉体已逝,精神犹在。“衣冠出广庭”,形象地描绘了先生生前的威仪,即使身着丧服,其形象依然庄重地出现在广阔的庭院之中。

"勋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这里将先生的功绩比作美玉(琬琰),象征其高尚品质和卓越贡献,而他的形象则被后人以丹青的形式永久保存下来,寄托了对他永恒记忆的敬仰。

"道丧馀篇翰,人亡更典刑",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感慨,以及先生去世后,他的学问和道德典范将更加显得珍贵。

最后两句"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经",借用了典故,侯芭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此处暗指先生虽已离世,但其才华犹如仙人仅凭一只脚行走般超凡脱俗。"太玄经"可能指的是深奥的学问,表明先生一生致力于钻研学问,直到白首。整首诗情感深沉,寓哀于赞,是对南丰先生的深情缅怀。

作者介绍

陈师道
朝代:明

猜你喜欢

祝英台近·其四

理轻帆,移画舸。东去柳园路。

倒映晴岚,妒尔好眉妩。

低回云影笼裾,水香吹鬓,渐棹入、翠烟深处。

尽延伫。贪招流外微凉,更驻小莲步。

手瀹茶香,细拣碧钗股。

人生能几清游,水天閒话,竟忘却、城阴月午。

(0)

六幺令.落梅

冻椒残粉,愁褪封枝雪。

亭亭汉宫妆罢,斜倚缃屏栗。

唤起南云翠羽,此恨谁知得。吹香凭热。

黄昏疏影,沈卧氍毹满堂月。

玉尊江上聚别,酒醒空陈迹。

还对半额娇花,鬓影和愁织。

一自罗浮梦渺,寂寞骖鸾客。啼红无力。

谁家羌管,点点苍苔怨罗袜。

(0)

忆江南

瑶台境,何故速归真。

白玉桥边花万朵,碧栏杆外鹤双行。密密语殷勤。

(0)

虞美人.又

数丛日映亭亭影。碧玉双环静。连枝春草又重挥。

月映同心纫佩入纱闱。珊珊联步还归省。

暂别瑶台境。庭前再认彩丝长。

乞得国恩家庆两流芳。

(0)

一剪梅

穗帐空悬影渺茫。月到西廊。风弄西窗。

来从何处去何方。母也心伤。儿也心伤。

翠袖低垂振佩档。泪滴云裳。悲结衷肠。

丰姿明媚旧时装。云气飞扬。雾气飞扬。

(0)

减字浣溪沙

彩笔能扶大雅轮。周情柳思更无伦。

偶于疏处见苏辛。

结习尽同成二我,多情不薄到今人。

软红门外亦珠尘。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